分享

技术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吗?——奥派经济学家吐槽“诺奖”得主

 关键决心H 2018-12-11


导读

罗默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金池(funding)。处在各生产阶段的各个个人,需要获得最终消费品以支持其生命和福祉。


技术知识是经济

增长的关键吗?

✈文 / 弗兰克·肖斯塔克

Frank Shostak

译:禅心云起


根据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Paul Romer)的说法,渗入产品创新的技术知识外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可技术知识难道真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欠发达国家又何故依然过着穷日子?毕竟,这些经济体中的人士都有获得发达国家技术知识的渠道。

 

此外,罗默认为,如果任其自行其是,自由市场经济往往产生不了丰沛的新知识;在充分竞争环境下,各家企业会担心自己的任何创新发明,都会被对手迅速仿效,因此不愿在研发方面做高成本投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默认为有必要采用研发补贴等政策。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政府政策因此发挥着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


然而事实矛盾于罗默所说,种种最重要观念之所以产生,实际原因就在于:私营部门中的不同个人,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发挥了主动创造的精神。仅举这样几例创新:20世纪后期的计算机技术、20世纪晚期的电力、广播、电视或汽车业和航空业。


此外,政府提供补贴的政策会绕过市场机制,抑制稀缺资本的利用,从而破坏经济增长。


在我们(奥派经济学家)看来,罗默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金池(funding)。处在各生产阶段的各个个人,需要获得最终消费品以维持其生命和福祉。


不管在什么时候,一个最终消费财货池都是有限的。要为更多活动提供资源,就需要扩大消费财货池,即增加实际财富。

 

真实财富池塘

的本质

 

我们已经看到,为更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需要扩大消费财货池,即“真实财富池塘”。这一池塘增殖之关键,就在于改善生产结构,即改良工具和机械。借助于更好的工具和机械,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消费财货。


有必要将一些消费财货分配给那些将要参与工具和机器改良即(生产)基础结构改善过程的个人。


我们把分配给维护和扩展基础结构的真实财富池塘的那一部分标记为真实储蓄。


请注意,改善之后的基础结构不仅可以让消费财货倍增,还可以让前所未有的各种服务涌现出来。


真实财富池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各种工具和机器的质量和数量。如果真实财富池塘仅够支持一个月的劳动,则需要耗费两个月劳动的复杂工具制造就无从得到保证。

 

因此,即使我们拥有最好的技术知识,如果真实财富池塘不够大,那什么都不会发生。

 

请注意,基础结构增强,消费财货池也即真实财富池塘才会扩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真实财富才能更多地分配于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有助于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在真实财富池塘没有扩大的条件下,新的思想(点子、创意或技术等)可带不来经济增长。


新思想虽然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稀缺资源,但如果没有不断扩大的真实财富池塘为依托,对实际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在《人、经济和国家》当中,罗斯巴德认为,技术虽然重要,但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始终依靠资本投资,才能发挥出技术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罗斯巴德引用米塞斯的话说,

 

“(欠发达国家)缺乏的不是西方技术方法的知识(‘掌握诀窍’);这些知识要学到手,简直易如反掌。以言传身教或书本教材的形式传授知识的服务容易买到。(欠发达国家)缺乏的是对实施先进技术乃必要的储蓄资本供给。”

 

因此,无论我们的知识有多么丰富,无论各种技术理念如何先进,如果没有真实财富池塘的不断扩大(反过来又不能让真实储蓄增加),也就不会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

 

正是通过扩大真实财富池塘,才有可能增加资本财货存量。资本财货增加(得到正确的分配),才有了经济增长的强劲表现。


再次注意,我们的言下之意,并非轻视技术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必须嵌入(生产)基础结构中。例如,要制作特定工具,工具制造商当然必须知道制作这件工具的诀窍。然而,光有想法不足以生产这件工具。用于制造这件工具的各种元件必须在组装之前生产出来。


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即中间和最后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雇佣的个人,必须得到最终消费财货的供应,他们的生命全赖此维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真实储蓄事关不同生产阶段的参与者个人能否分配到最终消费财货。


要注意到,如果没有将消费财货分配给生产各阶段中的个体,工具制造者纵然具备如何制造这件工具的技术知识,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