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社工岗位 不忘初心许诺

 健康慢走 2018-12-12

【编者按】

千金一诺,言而有信。为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重信守诺正能量,《青年报》联合芝麻信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了“千金一诺”计划,在上海寻找5位守信人物,每人奖励人民币5000元。目前,5位获奖者名单已正式出炉。我们将这些关于信任和守信的故事带给更多读者,希望更多人可以重信、立信。

2003年,带着对港剧中社工助人形象的憧憬,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曼曼成为了上海最早一批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她告诉青年报记者,她的初心就是助人。15年来,她不忘初心许诺,始终沉入一线,做社区青少年的“知心人”;专业督导,抱持同伴压力、提升社工能力;苦带团队,拓展项目领域、推广社工理念。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沉入一线 做社区青少年的“知心人”

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上海还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行当。只因抱着一颗能够帮助他人的心,刚刚从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张曼曼,带着对当时港台电视剧中社工助人形象的憧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份待遇并不优渥的职业。没想到一干就是15年。

作为上海最早一批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张曼曼的服务对象,是社区里的“红蓝绿”青少年。“红色”重点对象,是社区中“有案底”的青少年;“蓝色”对象是喜欢夜不归宿沉迷网吧的闲散青少年;“绿色”对象则是待业在家的“啃老族”。这些青少年因为种种原因陷入成长危机,甚至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急需社工的介入。

要帮助他们,首先要精确地找到他们。入职后的三个月,张曼曼每天在做的,就是“扫楼”。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从北站社区到南唐社区……在老闸北的多个社区里,每天都能见到这个年轻社工排摸社区青少年情况的身影。然而当时社会对社工的知晓度贫乏,吃“闭门羹”对张曼曼来说如同“家常便饭”。张曼曼的任务是需在短时间内联系上180名社区青少年,并建立一人一档,工作时间无法完成任务,她就在下班时间继续挨家挨户敲门。

这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段让张曼曼迅速成长的时光。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张曼曼从优势视角出发,以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青少年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因为和这些青少年年龄相仿,张曼曼很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并通过真诚的倾听,关注服务群体的诉求,针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工作方法,赋权增能。

虽然很多社区青少年表面叛逆,但张曼曼和他们日积月累地相处,改变在不经意间发生。有一次,一名16岁的社区青少年之唤(化名)主动来找张曼曼倾诉,让张曼曼感觉到社工已经成为这些孩子心中重要的角色。“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父母、不是朋友,而是寻找社工倾诉、求助,说明我们的工作已经起到了作用。我们再用专业方法协助他们挖掘被自己忽视的潜能,帮助他们共同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最终使他们学会积极面对未来,获得正面成长和发展。”

专业督导 抱持同伴压力提升社工能力

当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张曼曼先后到区域站点和街道站点担任起了站长助理和街道组长的工作。和之前的直接服务对象不同,张曼曼开始更多地服务起机构和站点的社工,成为了一名社工督导,负责团队中社工的支持工作。

当团队的社工在一线开展服务时,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张曼曼的督导岗位就很重要,她需要做好社工们的专业支持和情绪疏导。

在专业支持方面,张曼曼嫁接各种培训资源,帮助社工们提升专业能力。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张曼曼从来不会责怪同事能力不够,而是积极帮助链接资源,并给予同事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当项目实施出现失误时,张曼曼也不会过分苛责同事的粗心和失职,而是以一个督导的身份帮助同事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更难的是情绪疏导。张曼曼把个案的工作方法巧妙地用在同事身上,专业、灵活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靠感受、靠认可、靠接纳。有了情感的流动,督导才是有温度的,督导的效果也是全然不同的。

张曼曼每周都会约谈社工进行督导,在督导过程中,有些社工谈及种种压力会忍不住崩溃,这时候,张曼曼就会去“抱持”。“就像是抱一个婴儿那样,不能抱得太紧会窒息,也不能太松会跌落。正确的‘抱持’是既能承担婴儿的重量,又可以让婴儿安心依靠。”每当碰到约谈对象失态大哭,张曼曼会允许其在面前崩溃,哭完以后,再一起讨论原因,一起倾听一起讨论,寻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苦带团队 拓展项目领域推广社工理念

2014年,张曼曼又面临着身份的一大转变,从一名机构骨干成长为机构带头人,成为了上海阳光青少年网络矫治社工师事务所的副总干事。

作为机构的副总干事,张曼曼带领全体员工三年来共同承接了24个项目,服务人次达上万。在张曼曼的拓展下,机构的项目从预防青少年犯罪延伸到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青年交友、青年发展等更多领域。张曼曼也积极抓住各种机会,向项目购买方推荐事务所的专业优势,以争取更多合作机会,更通过高质量的项目向社会更广泛地宣传、推广社工的理念。

15年来,张曼曼始终坚守在社工这个岗位上,并将一直坚持为社会公益服务而执着。每当问及是怎样强大的力量才能够使她在这份助人岗位上坚持那么多年时,她总是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会让自己有价值感,这种感觉无法用金钱换得到。而我的内心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同理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