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故丨画像砖上的“弼马温”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2-13


 文 ·  桑瑜 

图 ·  网络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一定对大闹天宫这一集印象深刻,孙悟空把整个天庭闹得天翻地覆,连玉帝都招架不住了,就想赶紧息事宁人,给孙悟空封了个“弼马温”的官衔,将其招安。一开始,孙悟空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进入了高级干部编制,可以一展宏图,却没想到这“弼马温”只是专门管理天宫的马匹的闲职,于是心生怨恨,弃官回到花果山,与天庭决裂。



其实中国古代是没有“弼马温”这个官职的,“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就是避免马得瘟疫。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猴子能保护马、牛等牲畜不得瘟疫。晚明文人谢肇淛在笔记《五杂俎》中提到一个说法:“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笔记中的“狙”即指猴子。



1981年在成都土桥发现的曾家包汉墓中就有一张刻有马厩图的画像砖。你们看,画中的猴子是不是特别俏皮可爱? 


▲ 狩猎·酿酒·织布机画像砖拓片

▲ 马厩画像砖拓片

▲ 新密市博物馆藏汉画像砖

▲ 新津出土的石棺后档画像


后来,猴子能够防止马得瘟疫的说法传到了日本,十三世纪镰仓时代“一遍圣绘”绘卷上就可以看到马厩柱子旁边有一只猴子。



日本民俗学家南方熊楠认为,猴群中的猴子有互相捉虱子食用的习惯,将猴子蓄养在马厩中,可能就是利用这一习惯,让猴子捕食马匹身上的寄生虫,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猴子不但能够防止马得瘟疫,而且还可以讨个好口彩。在汉语中,“猴子”的“猴”字和“侯爵”的“侯”字同音,人们常常利用猴子骑马的造型表达“马上封(逢)侯(猴)”或“马上有侯(猴)”的意思。汉代的马戏演员还将“马上有猴”的场景通过杂技现场表演了出来,称为“猿骑”。直到今天,“猴子骑马”仍然是马戏团的保留项目之一。


▲ 东汉画像石“马上封侯”拓片

▲ 现代马戏表演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