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弼马温,我们免不了会想起一个人——孙悟空。 在《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曾在天宫担任过“弼马温”一职,并且在取经途中,因为这个官职,还多次被八戒和诸多妖精取笑。 其实,弼马温一职在古代十分重要,并且猴克马瘟在古代也十分流行。 毕竟,马,作为战场上的帮手,交通上的助手,必不可少。 但是一旦出现马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看顾好马,就设了这样一个职位,取的是辟马瘟的谐音,也出了这样一个习俗,在马厩之中养猴子,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趋避马瘟。 并且在众多古籍中,都佐证了猴可克马瘟的说法。 《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南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唐人韩鄂在《四时纂要》一书中就曾说过:“常系猕猴于马房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着疥。” 甚至明代著名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 由此可知,猴避瘟疫一说由来已久,并且屡有功效。 古人从一开始通过在马厩中放入猴子避马瘟;然后变成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慢慢变成于马厩中悬挂猴子的图像,最后变成佩戴猴子的配饰,都有去除瘟疫的功效。 当然,关于这样的一些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表达了古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真诚的祈愿,以及渴望避免瘟疫和灾难的决心很强烈。 其实,在玉雕中,“马”与“猴”早就是一对老搭档,并且也有着许多的美好寓意。 例如,玉雕中雕刻一只猴置于马背之上,寓意“马上封侯(猴)”,不仅符合中国人期盼封侯拜相的最高理想,而且也有祛灾避难,追求幸福生活的意思。 现在,每天在新闻和微博上看着严峻的疫情,每个人都担心不已,祸不单行,甚至在四川省西充西安还发生了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更是闹得人心惶惶。 在这样的一些因吃野味或家禽发瘟的情况下,我们普通人除了从实际行动抵制野味,能做的就是像古人一样,佩戴这些可以去瘟疫的作品,心怀祈愿,祈求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