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以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当取法上】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于性之说,扬子近荀子】
或问进。曰:水。或曰,为其不舍昼夜与?曰:有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水积满了洼坎,才会继续溢出前行。】
或问鸿渐。曰: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渐犹水乎。请问木渐。曰:止于下而渐于上,其木也哉!亦犹水而已矣。【是言,易之风山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博观才能约取】
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人之性也,善恶混。【孟子性善,荀子性恶,杨雄主张性亦善亦恶。孟子则只需识本性,荀子和杨雄认为需后天修善。】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失,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
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
君子之所慎:言、礼、书。
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辜:罪】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
或问仁、义、理、智、信之用。曰: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知,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
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贤者耳择,口择;众人无择焉。【择,选择。择其善,择其礼】
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从,顺从。正,修正。师,效法。因圣人已觉悟自性,故起心动念,行走坐卧,率性而为但法天地。故己师,且当为众人之范。】
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憝之有?【憝,罪恶。吉凶悔吝,皆生于动,小心谨慎不妄动,则无患】
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
言不惭,行不耻。【言不妄,则无惭愧,行不妄,则无羞耻】
圣人之言似于水火。或问:水火。曰: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宿:积】
或问:大声。曰:非雷非霆,隐隐耾耾,久而愈盈,尸诸圣。【李轨注:雷霆之声闻当时,圣人之言传无穷。】
杨雄评:【此扬子之见,于他为主,于非他则是偏,主见偏见皆是执见边见。学当不二】
权谋家(兵家),推崇司马法,认为司马穰苴的仁义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比之孙武权谋更好。
法家,认为申韩代表的法家是不仁义的非法,认可尧舜禹汤周实行的法才是法。
庄周可取之处是少欲。
邹衍(阴阳家)可取之处是自我节制。
淮南子和太史公(杂家史家)人病以多知为杂,圣人为不杂。
公仪子、董仲舒,知道什么是善,并且用心刚毅,称的上材略俊美。
天神天明,照之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人心其神矣乎?
操则存,舍则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圣人乎?
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合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也。【天人合而无间隙】
龙蟠于泥,蚖其肆矣。蚖哉,蚖哉,恶睹龙之志也与?或曰:龙必欲飞天乎?曰:时飞则飞,时潜则潜,既飞且潜,食其不妄,形其不可得而制也与?曰:圣人不制,则何为乎羑里?曰: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蟠:屈曲,蟠龙。蚖:蝾螈,四脚蛇。肆:无拘束。不手:不执着。】
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
或问文。曰:训。问武。曰:克。未达。曰: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克己复礼】
或问:圣人之作事,不能昭若日月乎?何后世之窨窨也?曰:瞽旷能默,瞽旷不能齐不齐之耳;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窨窨:争论不休。瞽旷,师旷。目盲乐师善音律。默,口不言而心通。狄牙,易牙,善调五味。喊,调和。齐不齐:众口难调。】
师之贵,知大知也。
或问:人何尚?曰:尚智。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言当知福祸相依之理】
謣言败俗,謣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于时。【謣,妄。亟,抓紧】
时未可而潜,时可而升。潜升再己,用之以时。【天地之道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
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德。
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
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诎道而从人。
乘国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则人斯安矣。【乘,驾御,治理。航,船】
非其时而望之,非其道而行之,亦不可以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