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野田高梧 2018-12-13

相信熟悉清宫电视剧的朋友们对于清代皇族的等级多少有一些了解,比如什么亲王郡王呀,贝勒贝子呀,那么,清代皇族的具体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呢?

图/紫禁城


血缘划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爱新觉罗氏在满洲时期实际上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姓氏,顺治十八年的时候,这个姓氏一共只有男丁958人。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清朝覆亡后的1915年,男丁数目已经上升到27884人。


清代的皇室划分的第一种方法是按照血缘进行划分,先是要划分为宗室与觉罗。简单来说就是以清太祖努尔哈赤为界,太祖本人及太祖亲兄弟的后裔,都被称为宗室,允许系黄带子,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而太祖叔父和伯父的后裔,则被称为觉罗,允许系红带子,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第二次划分是从康熙皇帝开始的,他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起名字时用了特定的字,也就是“钦定字辈”,康熙皇帝的“钦定字辈”经过后来的不断增补扩充为26个字。而且官方规定只有康熙皇帝的后裔中才能使用。所以这就在宗室中划分出了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

图/康熙帝


爵位划分

我们前面说的什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其实都是爵位,这是大众所熟知的区分爵位最为明显的方法。


清代贵族的爵位大致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与奉恩将军等。从镇国将军以上皆是没有品级的,也就是所谓“超品”。镇国将军以下的四等分别等同于武一品到武四品。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的宗室内部,拥有爵位的比例实际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爵位的世袭降等的缘故。就是假如爸爸是亲王,在儿子承袭他的爵位时,要降一级承袭,从亲王依次递减,直到没有爵位。


当然,也有不降等的爵位继承,除了八个在开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外,还有雍正帝的得力助手怡亲王,清末的醇亲王、恭亲王和庆亲王。这些不降等的亲王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图/初代怡亲王 胤祥

参考资料

橘玄雅:《清朝穿越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