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声八病一文搞定 您知道哪些必须要注意哪些不必太在意吗

 老街味道 2019-11-05

前言

前面写了六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平头与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和小韵、大纽和小纽,引用理论是日本空海法师的《文镜秘府论》,也参照了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引用仇兆鳌的说法。也提到了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录。可以看到,有些说法是有出入的,例如上尾与鹤膝。

我在写第一篇文章时本想一篇写完,但是看过《文镜秘府论》中两篇关于八病的说法后,发现内容确实不少,只好分成了六篇。这六篇写完我觉得可以简要的写一篇总结,说一说四声与八病。

一、空海其人与四声八病

空海亦名遍照金刚,是白居易时期的人,在陈凯歌的《妖猫传》里还是一个主要人物。他随日本遣唐使延历二十三年(804年)来中国学习各种知识,因为科举的原因,作诗是唐朝读书人的必备功课。

科举考试中的诗就是格律诗,而且有严谨的格律规则。唐朝很多和尚都喜欢做诗,这个空海和尚在学法的同时也学习唐朝的诗文创作,因此他记录了关于唐朝诗文的一些理论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文化的断裂

不过这本《文镜秘府论》中记录的大部分内容竟然在中国历史中湮灭了,只有《诗式》流传了下来,因此当清代学者杨守敬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如获至宝,他在《日本访书志》中曾论及《文镜秘府论》:

此书盖为诗文声病而作,汇集沈隐侯、刘善经、刘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说。今传世唯皎然之书,余皆泯灭。按《宋书》虽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诸说,近代已不得其详。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种病,皆一一引诗,证佐分明。"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认识到此书的研究价值。

其中特意指出了,按《宋书》虽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诸说,近代已不得其详。可见八病之说,至少在清朝人而言只闻其声不知其详。

关于八病,宋朝的严羽提到过、唐朝的封演提到过,但是只有其名,并没有详细解释过。王力引用清朝仇兆鳌关于八病的解释与空海有些出入。估计因为历史的原因,后来人对于八病的本来面目已经和齐梁时期、唐宋时期有些不同了。

三、关于四声没有争议

四声就是平、上、去、入,直到今天没有什么争议,只是有些字的发音与今天略有不同,另外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入声。

比如在《作诗利用声韵之美 不可不知四声八病 大纽和小纽的同声有何不同》中引用文镜秘府所说:“元”、“阮”、“愿”、“月”为一纽。这四个字就是同音的平、上、去、入四个字。类似于今天的妈、麻、马、骂。

阮的在古韵发音里和元一样(康熙字典记录:阮, 愚袁切,音元),月是入声,听着像yuan的短促发音;今天月yue与元yuan不同音,但古人把月yue作为元yuan的入声读音。

四、八病之前四病与同声有关

“同声”,不是指相同的声母,而是指四声平上去入,同声就是同为上声、同为去声、同为平声、同为入声四种情况。

1、平头 第二个字是关键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如果机械理解就错了,空海也记录了几种不同说法,我认为这一种是对的:第一个字同声不是病,但是两句的第二个字如果都是同声,那么一定是”巨病“。例如:

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

山、波同为平声不是病,方、圆是病;树、林本来就平仄不同,当然不是病,表和侧,一上声、一入声当然也不是病。明白格律诗的平仄“失对”,有助于理解平头。

2、上尾 与连韵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第一句的结尾不能和第二句的结尾同声,例如楼、齐就是上尾。

但是连韵除外,例如两句一换韵的诗或者句句押韵的诗就是连韵。例两句一换韵的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例如格律诗首句押韵,第一二句也不是上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蜂腰

蜂腰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似蜂腰也。如: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

第一句:青轩明月时,平平平仄平蜂腰, 第二个字“轩”与第五个字“时”不可以同声;再看第二句“ 紫殿秋风日,仄仄平平仄”,殿、日,一个去声一个入声,就不是蜂腰。

在后来的格律诗中,四种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两个句式很明显都是蜂腰之病。可见平平仄仄平的蜂腰之病后人是不避的;至于“仄仄平平仄”中的两个仄,很多注重声韵的诗人是有意分成上、去、入三声来回避的,例如李白:渡远荆门外;杜甫:烽火连三月。

4、鹤膝

空海关于鹤膝的定义是:五言诗的第五个字和第十五个字不可同声。并举例说{渚}和{影}是鹤膝:

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

杜甫很注意回避鹤膝,在他的很多诗里可以看到1、3、5、7句的白脚是分成上、去、入三声来回避的。杜甫《春日忆李白》:敌、府、树、酒,分别是入、上、去、上,很明显,杜甫这首诗非常注意避开了鹤膝。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在鹤膝上,王力记载仇兆鳌的说法与空海不同,这里不讨论,可以看我的《 不可不知四声八病 鹤膝理论的争议与唐朝杜甫等诗人广泛的应用》

五、与韵母相关 大韵和小韵

5、大韵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 新 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 人、津、邻、身、陈 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 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

空海在后面做了解释: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鹂”与“枝”同为支韵,如此即犯大韵。这是指前九个字不可与韵脚同韵(韵母相同),例如“簏”、“羈”、“雌”、“池”、“知”等。除非故作叠韵(如离披),叠韵不算大韵。

5、小韵

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诗曰:“搴帘出户望,霜花朝漾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

空海说“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其中望与瀁同韵,就是犯了小韵之病。 大家看出大小韵的区别了吗?前面的字与韵脚同韵母的叫做大韵,前面的字自己有同韵母的字叫做小韵。

大韵也好,小韵也好,有一句之中犯,有两句犯,唐朝人认为一句犯比较严重,两句犯无所谓,如“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是两句犯小韵。“黄鹂闲绿枝”是一句犯大韵。

六 、声母相关 傍纽与正纽

7、傍纽 亦名大纽

傍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 月 字,更不得安 鱼、元、阮、愿 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傍纽。亦曰,五字中犯最急,十字中犯稍宽。

与大小韵相比,傍纽体现在声母上,同声母的字就是傍纽,例如一句或两句诗中有“鱼、元、月”等字(用拼音表示都是声母y),同样是一句中比较严重,两句中就宽松些。

8、正纽 亦名小纽

正纽者,五言诗“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以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类,名为犯正纽之病也。

就是同音字有不同“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不要放入一句诗里,例如:抚琴起和曲,叠管泛鸣驱,停轩未忍去,白日小踟蹰。其中驱、去、蹰、曲(入声字)犯正纽, “心中肝如割“中,肝和割(入声)犯正纽。

与大小韵的连韵相似,双声连绵词也不是犯大小纽,例如歌星”齐秦“ qiqin,同为q,就不是傍纽 (大纽)。

结语

前四病与四声相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不可同声。

第五第六与韵母相关,大韵和小韵,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不可以同韵母。但是,同韵母的字,中间必须隔着一个字才算大小韵。叠韵不在此列,例如腰包,同是ao。

第七和第八与声母相关,大纽不可以同声母,但是双声连绵不在此列,例如”背包“不是大纽。小纽不可以同音,连在一起也是小纽,例如古诗:‘旷野莽茫茫。’即‘莽’与‘茫’是小纽。

在空海的文章里也说明了,八病中的大小纽、大小韵在唐朝不算是影响诗文的大毛病,如果注意规避最好, 不必太在意。

据老街味道自己观察:鹤膝呢,善于作诗的人一定会注意回避;蜂腰中的平声不必回避,但很多唐朝诗人对于仄声是注意回避的;而平头与上尾在格律诗中几乎是必须回避的。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四声八病 10分钟搞懂平头与上尾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四声八病 大韵小韵与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