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黑:少数人的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

 思明居士 2018-12-13

从某团HR招聘屏蔽“泛黄”,到“雪乡宰客”事件,再一次将地域黑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地域黑是国人的互相伤害,小编试图深究其理,不求消除地域黑,但求找到地域黑的根源,以缓和这种现象。

一、古代的地域黑,源于文化优越感

古代中国,在中原人眼里,中原以北是戎狄,中原以南是南蛮,中原以东是东夷,整个南方包括长江流域被称为蛮夷之地,受鄙视的程度胜过北方。蛮夷之地就成了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不开化的惯用表达用词。

回顾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确实略胜长江流域文明,赢在了起跑线。而历代王朝的首都选址加剧了这一优势的聚集,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帝国的首都不在关中,就在商洛,历史的车轮基本沿着黄河一轴转动。作为帝国的心脏自然也是集各种优势于一身了。

此外,中原地区是农耕文明腹地,物质上的充沛保障了科技、人文、思想等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中原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碾压之势。北方放牧的,南方打渔的,西南打猎采野果的,都没有稳定的物质供给。

地域黑:少数人的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

周朝时,江汉一带(今武汉一带)的楚国被称为“大启群蛮”,由于不被周天子认可,楚武王熊通自称王。经过战国时期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国力日盛,这种局面才渐渐得以改观。蛮夷之地的界线逐渐从长江流域南移到岭南一带。

蛮夷之地界线逐渐南移,与帝国首都的南移以及江南经济地位的崛起有关。北宋开始,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腹地,鱼米之乡、航运之乡,支撑着帝国的日常运转。再加之后来的大明帝国兴起于江南地区,并建都于南京,江南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蛮夷之地的称谓也就此终结。

而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云南始终被中原鄙视,蛮夷之地的枷锁到了近代才得以改观。

地域黑:少数人的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

西南夷

二、现在的地域黑,源于地域偏见

如果说古代的地域黑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现在地域黑就是一种偏见。

偏见1:将文化差异上升为文化偏见,将性格差异上升为性格歧视。

北方人豪爽彪悍,南方人含蓄委婉,本无好坏优劣之分,北方人就会怼南方人:你们南方人小气、抠门,男人不爷们儿;而南方人也会回怼过去:北方人会装逼、大男子主义、无脑子等。这种性格差异居然影响到了人们的择偶观,尤其是女孩子,点名了不要哪儿哪儿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差异、习俗差异、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很正常的,你让人人都跟你一样,那还会有这五彩的世界吗?

偏见2:将少数人行为绑架到地域行为。

某些省份的人比如河南与东北确实负面新闻频发,这其实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这两个地区人口位居全国前列,河南人口过亿,东北三个省加起来自然也过亿,同样的概率,人口多的地方自然曝光的负面事件就越多。何况这两个地区也是全国流出人口最多的地区,这就大大增加了曝光概率。

二是这两个地区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东北人,他们个性鲜明、善于表达,更容易引起人群关注。语言形象活泼,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什么老铁、双击、666这些网络流行语就来源于他们。而雪乡宰客事件也是在全民关注下得以放大效应的。这就类似那些明星,在众目睽睽下,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舆论指责。

地域黑:少数人的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

少数人的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

必须承认,芸芸众生,善良者居多,不管是哪儿。但就是那些少数脑残,绑架了多数人的善良。你说其他人冤不冤啊,而被冤枉的人又容易在这地域黑洪流中散失理性,变得“爱咋咋,就那么着了,怎么了?”反过来加剧了地域黑的认同度。

三、缓解地域黑的几点愚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偏见!

每个人应该重新审视我们自带的偏见。虽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能将个人的个性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览众人小。如果每个人能保持《易经》的谦卦状态,就很难产生个性冲突。

社会道德与法制并用,惩治少数人的缺德违法行为。要抓出“元凶”,敢于让那些犯众怒的人现原形,轻则闭门思过,重则跪地谢罪、严刑峻法!我看他还敢再犯!

对于市场行为,虽然市场终究会惩罚一些人的脑残行为,但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监督。以免少数几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