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花甲毕然 2018-12-14

  北京的胡同,因为有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总是让人看不够。其实,沈阳也有很多老胡同,只不过上世纪80年代后,沈阳将“胡同”改成了“巷”。80后的沈阳人基本没有胡同的概念了,但老沈阳对胡同还是情有独钟。现在,沈阳着手恢复一些老胡同,沈阳人对老胡同又开始津津乐道了。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沈阳被命名的胡同有1531条

  “胡同”一词源自哪里,不太好说。有人说源于元代。因为,胡同在元代已是街巷的称呼,流行于我国北方。还有人说,源于蒙古语“水井处”。因为,有井水才会有人居住。所以,沈阳带“井”字的胡同不少,如大井沿、小井沿、甜水井、阔井子、板井、双井等等。

  胡同是什么样的?据说,长不足500米、宽不足8米的街道,无论走向,一律称为“胡同”。上世纪80年代之后,沈阳将“胡同”改为“巷”。

  上世纪90年代初,在1956年首次街道名称、门牌号码整顿基础之上,经有关部门细致普查,沈阳市共为2541条街道命名。其中,街路1010条,胡同(巷)1531条。

  如今,在沈阳城内仍保留十王府胡同、庄王府胡同、金王府胡同,在城外,北关有钦差府胡同、堂子庙胡同、中学堂胡同,都是围绕当时达官贵人起的名。天后宫胡同、万寿寺胡同等带有寺庙称谓的,也留下不少。里仁胡同、大友胡同、福安胡同,听起来很雅致,还有一些很俗的,如裤裆胡同、柴火朵胡同、猫耳朵胡同,可能不好听,但有种过日子的亲切感。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老沈阳的胡同很密集,一条挨一条。沈阳故宫博物院学者沈广杰先生,查阅了1927年的《奉天省城市街全图》。他说,沈阳方城内,自鼓楼(中街路与正阳街十字路口)起自西向东,至钟楼(中街路与朝阳街十字路口)为止,中街路路北依次为木行胡同、城隍庙胡同、广尔泰胡同、吉顺丝房胡同、顺条胡同、吉顺隆胡同、观局子胡同、同义合胡同;中街路路南依次为老天合西胡同、老天合胡同、铜行胡同、中和胡同、耳朵眼儿胡同、孙祖庙胡同、福翠祥胡同。

  明清之际,老沈阳的商贾行市已十分活跃。大北门内的银市,小西门里的估衣市、骡马市、皮行,大西门外有木行、工夫市,大南门有烟袋铺、骡驮轿店,钟楼南有灯市,鼓楼南有粮行,小东门里有水果市、肉市、菜行,小南门外、小东门外有柴草市……

  清代名士刘世英在《陪都纪略》里这样描述菜行:“小东关外厨役忙,万蔬云集上菜行。虽系繁华荛土飞,清晨鸟语伴花香。 ”

  缪润绂则在《沈阳百咏》里这样描绘灯市:“悬灯结彩供三官,钟鼓楼头起壮观。绝似东洋开蜃市,云霞出海散春寒。 ”

  由此,老沈阳以商贾行市命名的胡同也多起来,永德当、余庆店、澡堂子、染坊、油房、鹰市口、三盛炮铺、烧锅灶、仁发祥、老妈店……

  以商品器物命名的胡同更多,镰刀胡同、水簸箕胡同、烟袋杆胡同、口袋胡同、铧炉胡同、三盘磨胡同……

  还有不少以商家姓氏命名的胡同,董碾房、高茶馆、朱剪炉、孙小铺、杜酱园……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金银库胡同保存最好的老胡同

  现在的沈阳城里,想找到一条保存完整的老胡同已经不太容易了。

  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盛京路——沈阳路南侧,东起朝阳街,西至正阳街,一条不太宽的柏油路。清初,这里名为金银库胡同。因为,当年朝廷储藏金银财宝的库房,即皇家金银库就设置于此。

  《盛京通志》记载:“银库共十八间。 ”据说,那时的金银库建在一座土台上面,那土台儿有3米高,库也得有六七米高,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是青砖的,三面没有门窗。

  清入关后,金银库胡同也扩大了规模,成为掌管东北三省的盛京将军府所在地。胡同的东西路口处,修建了两座气派的雕花东、西辕门牌楼。据《沈阳县志》载:“镇安上将军行署驻金银库胡同。 ”在行署东侧,还有座奉天巡按使公署。交涉署、承德县衙门(沈阳曾名承德县)、沈阳县衙门、电报局都临街而建,宗人府、通济仓(粮仓)、地方审判厅都距离这里非常近。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九一八”事变后,金银库因为年久失修被拆除了,现今的沈河区公安分局就是原来的金银库所在地。

  现在的小路虽然地处繁华的市中心,却显得十分幽静。或许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高,或许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989年,沈阳市修改地名的时候,这条很窄的小胡同被冠以“盛京路”——一个最能代表老沈阳的名字。

  老沈阳的记忆中,铜行胡同也是响当当的。清初,皇太极为壮帝威,下令把制作铜器的作坊均设置在城内中心,铁器生产作坊则安置在古城四周,以示“铜心”、“铁胆”之意。那年月,胡同内专门卖铜货的铺子及制作铜器的作坊鳞次栉比。

  现在的光陆电影院后身儿,有条南北走向的胡同,这就是响当当的铜行胡同。

  史料记载,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栗文秀在铜行胡同开办了第一家铜器店,名为“永泰成铜器店”。此后,福顺长、恒顺德、双兴和、公义长、恒发永、利盛永、德义诚、德和盛、永聚兴等 30多家铜器店相继开张。铜匠们制作的香炉、蜡台、门把手、衣钩、幔帐钩、门窗钌铞、锁头、壶、盆、勺、火锅等,畅销关里关外。

  铜行胡同最出名的不是那些生活用品,而是奉锣——由铜匠堵全山首创,因产自奉天,故称奉锣。堵全山,人称“老堵头儿”。 17岁时,他来到铜行胡同的“富发成响铜铺”学徒。 1914年,他研制出了声音清脆、调门高亢的奉锣,很快代替了早先京剧舞台中长期使用的苏锣。由于奉锣形小体轻、调门高,使文武戏在锣的音调上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受到戏剧界交口称赞。自此,奉锣一声 “仓朗朗”,响遍关内外。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胡同文化依然在传承

  沈阳的老胡同,早已湮没在城市的变迁之中,很难找到它们的准确位置了。沈阳老胡同的故事,也伴随着沧桑岁月,变成了历史沉淀,很少有人记得了。但文化,文化的传承似乎还在——那些老胡同的的确确消失了,可就在当年那些老胡同的所在或其附近,与老胡同相关的行当或手艺,今天还有。

  当年方城东城墙根下,有个茶行胡同,现在那一片都开发成了商业区或住宅区,但挨着东顺城路不远的小什字街上、北顺城路外的德增街上,几家茶城目前仍然远近闻名。

  当年方城北城墙根下,有木行胡同、木行东胡同、木行中胡同。现在,大北门的东行那儿还是卖建材的。抚近门内,当年有好几条纸行胡同。现在,东顺城内街还是卖烧纸的,附近居民还是称之为纸行胡同。每年,行政执法人员都会到这里清查迷信殡葬用品。每年的清明节前,这里都是各家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2年1月的一则报道说:“纸行胡同位于沈河区东顺城内街,总长300余米。临近春节,各商家为了赚钱纷纷在店门口摆设地摊,大量存放烧纸等易燃物品,加上胡同内还有小旅店、饭店等服务场所,使店与店之间分布极为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百余年间,改朝也好,换代也好,战乱也好,那条胡同一直在“卖纸”。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沈阳城西的大舞台胡同就在大舞台的旁边,清末,这里也有一个大剧院,各种戏班就在这里讨生活。翰墨轩就在现在的大舞台西侧,曾经是艺人聚居的地方,现在也仍然是卖乐器的商业区。

  这样一直传承的地方在沈阳还有,小河沿就被当成沈阳地方民间文化的繁盛之地。旧时的小河沿是沈阳的“杂巴地儿”,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拉洋片变戏法的、相面算卦的、卖膏药卖大力丸的,啥都有。现在,这地方依然如此,早市和夜市都有。

  夏天的早上三四点钟,早市开张,蔬菜水果摆上摊位、炸油条的小贩烧起油锅、甩卖的鞋和包随便堆在地上……几乎所有的卖家都在大声吆喝,那嗓门像是在招呼全市场的人。七八点钟,卖菜的和卖早点的散去,卖花、卖金鱼的小贩赶来“接班”。下午四五点钟,夜市的灯挑起来了……

让人津津乐道的沈阳老胡同

  现在的盛京路就是当年的金银库胡同。总督府就在金银库胡同附近。现在的长江照相馆胡同,有好多小吃部。历经百年,大舞台仍是沈阳城里最热闹的地方。这儿就是很多沈阳人口中的乐器胡同。纸行胡同一如百年前的样子,还是在经营纸活。沈河区公安分局的位置就是当年的金银库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