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定风波》, 对风雨的不屑一顾, 便是苏轼的过人之处

 阳春雪竹轩 2018-12-14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陆毅版的苏轼

苏轼的词,大多豪放坦荡,气象宏大。正所谓人如其文,我笔写我心。苏轼的词作中,很多都体现着苏轼的性情,信仰和他的人生价值。而这首《定风波》中,我读到的,是苏轼的洒脱与豁达。

《定风波》全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的坎坷一生

这首《定风波》记事抒怀,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和朋友出游,忽然风雨来袭,朋友都很狼狈,只有苏轼泰然处之,然后还作词以记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苏轼画像

词翻译翻译,意思即是:不用专门去听雨水落入树叶上的声音,不如一边长啸一边悠然前行。握着竹杖,穿着草鞋,穿行于山林之间,轻便起来比骑马都快,下雨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穿上蓑衣的我,任凭雨打风吹,即便一生如此,我也能泰然处之。

凉风拂面,将我的酒意吹醒几分,让我感受到了些许的寒意,但抬眼看去,山头已经放晴,斜阳就好像在迎接我走进他的温暖之中。回头看一看自己刚刚走过的风雨之路,忽然顿悟的我觉得,回家的路上,既然无畏风雨,那又何必欢喜晴天的温暖呢?

山头斜照却相迎

东坡先生的这首词,写景叙事之余,更是将自己洒脱豁达的心态显露于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风雨中依然昂首阔步,物我两忘的一代文豪。

本来好好的出游,却忽遇风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而苏轼依旧竹杖前行,不为所动。一个“莫听”,摆出了苏轼的态度,不要去在乎风雨,甚至是雨水打湿树叶的声音都不要听,不要在意。然后告诉读者正确的做法,“何妨”一词,便是转折所在,有竹杖,有草鞋,在这山林间行走,比骑马都快,即便是一生经历风雨,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苏东坡

这里的风雨,在我读来,绝不对普通的风雨那么简单,在苏轼眼中,只怕这场风雨,就如同那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是他人生中遭遇的风雨。在人生中遇到风雨的时候,有的人会很狼狈,但他不会,他会继续潇洒的前行,不惧风雨,不畏艰险。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词的下阕,雨过天晴,云散雾收。在普通人看来,这是风雨之后的彩虹,这是历经艰辛之后获得的最好的奖励。但是苏轼不是普通人,他的洒脱豁达,在这一刻,得到了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完成了全词思想境界的升华。

既然不会为风雨所动,更不会被晴好的天气所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风雨不能惊,晴日不能动,心中自有天地。宋代的诗词之中,常常包藏着理趣,从生活的细微处顿悟人生的大道,而后巧妙的融入诗词之中。

电视剧中的苏轼

而苏轼,不仅仅从景物之中领悟了道理,还将自己的信念和这番道理融合,在简朴之中发现深意,在寻常之处觅得至理。苏轼要表达的是,不论是山林间的风雨,还是朝政上的“风雨”,他都会以这样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能以洒脱的心态不屑一顾,在风雨中,走自己的路。

伟大的词人

或许,正是这样的坚韧,倔强,不服输,以及乐观,豁达,自逍遥的个性,成就了这位千古词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