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余舍我的图书馆 2018-12-14

合格血标本的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采血者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分析


动态指出,护士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导致电解质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其实,临床上护士抽血时很容易不小心踩到“雷区”,导致血标本结果受影响,先看看下面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医生给新入院患者开出口服糖耐量试验,办公护士准备好了采血管,分别是空腹,喝糖水后30min、1h、2h、3h后五个采血管,夜班护士抽完后,血标本被送到检验科。

下午医生在查看结果时发现第1小时的结果是空腹水平,第3小时的血糖结果高于7.8mmol/L,这与正常情况正好相反,正常情况下喝糖水后1h血糖会高于7.8mmol/L,喝糖水后3h血糖会恢复空腹血糖,询问夜班护士,护士回忆自己在抽血查对过了不会出错。

于是第二天再次抽血发现结果正常,证实是前一天的护士在抽血时弄错了抽血管导致结果出现异常。

案例二

医生在查看新入院患者化验单时发现项目不全,与化验室沟通发现缺失项目没有标本,于是询问夜班护士。

护士表示按照办公班护士准备的采血管抽的血,询问办公班护士,发现在打印条码时漏打了抽血条码,没有准备相应的抽血管,夜班护士也没有认真核对医嘱,导致抽血项目不全。

综上,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确实容易不小心出现错误,影响检验结果。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未进行采血前宣教

饮食、饮酒、运动、药物、体位、心理等因素都对血液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进食脂类、蛋白类可会出现乳糜血,食用高糖食物2h内可使血糖迅速升高。抗生素可影响血培养结果;静脉滴注含钾药物可导致血钾升高。


护士在抽血前对患者采血前注意事项交待不清,如未告知患者某些检验项目需禁食水12h、避免剧烈运动、禁烟酒、需保持情绪稳定等,那么采血结果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2

未注意采血部位

像上面提到的护士在输液肢体侧直接采血,这是对采血部位的选择错误。


临床上还存在直接从输液针头上接注射器抽血或在静脉输液的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的现象,这些情况都会使检验结果与实际不符。


3

未注意采血时间

人体血液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的采血时间可以避免一些因素对血标本的影响,提高血标本检验的准确率或阳性率。


4

采血量不准确

由于患者血管情况特殊采血困难、护士对标本采集量不清楚、护士操作不当、一次检查项目太多等都可造成采血量不准确,从而导致不能正常及时化验。


也有研究发现,护士在采血时可能过早地拔出针头,导致标本采集过少。


5

标本延时送检

离体后的血标本,其有关的生化反应并非停止,血液和某些成分随时间的延长及周围环境因素而发生变化。


如果血标本长时间放置于室温中,血标本中的钾离子会受到影响有所上升,多种酶会失活,因此血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质量会受到送检时间的影响,采血后应尽快送检。


6

未认真核对

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采血管姓名与患者不符,采血项目与医嘱不符,漏采、错采等现象,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从而导致血液检测的不准确。


提醒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采血正确率,我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1.加强培训

护士是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在采血环节的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血标本的准确性,对护士进行采血知识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培训内容包括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常用临床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影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项目的采血量等,定期考核,提高护士的知晓率,减少采血环节的错误率。


2.提高责任心

护士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临床出现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标本质量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意义,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3.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护士在抽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如抽血前一晚告知患者某些检验项目需禁食水12h、避免剧烈运动、禁烟酒、需保持情绪稳定等,尽量减少患者因素对血标本的影响。


4.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如对输液、输血患者,应在对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尽量选择远心端的血管,并避开用药时间。严禁从输液针中采血及静脉近心端采血。


5.注意采血时间

原则上应晨起空腹采血,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昼夜节律、运动、饮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对于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高热、寒战以及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可检出最高的阳性率;急性心肌梗死测定肌钙蛋白于发病后4~6h采集较好。


6.合理选择血管

对小儿、老年、危重患者及烧伤患者等采血困难者,应充分估计到血量会较少,合理选择粗直的大血管抽血,必要时选择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刺,保证血量充足。


7.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采血前认真核对医嘱与采血管,核对患者姓名及化验项目与采血管是否相符等,避免漏项及错用试管等差错。


8.加强对血液标本运送环节的监控和管理

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震荡标本,避免标本污染及变质,采血后及时送检。血标本送检应在常温下进行,温度过高过低,都将影响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标本放置的最佳温度为4℃左右,通常室温下放置的待测标本应尽量在5h内测定完毕。


合格血标本的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护士作为血液的采集者,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练掌握采集操作流程、减少影响血标本的不良因素,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有效提高标本质量,提高血标本合格率。


来源:华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