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会致血钾升高

 angelzhang69 2015-09-21

 


徐俊荣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案例经过】


血钾是临床生物化学最常检测的无机离子,正常参考范围3.5-5.5mmol/L。由于低血钾或高血钾都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地威胁,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所以通常当血钾低于2.5mmol/L或高于6.5mmol/L,都会作为危急值给临床报告。实际工作中许多血钾增高的病例是非病理性的。非病理性致血钾升高的因素很多,通常与不规范操作有关。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标本溶血。因为细胞内钾比细胞外高许多,故血细胞破坏,标本溶血,胞内钾释放到胞外会引起血钾升高。除此之外也会遇到不溶血的、又与病人病情不相符的高血钾标本,这该怎么办?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血钾7.2mmol/L,血糖3.0mmol/L,病人并无高血钾和低血糖症状。经查LIS记录和与抽血护士、送标本护工沟通证实,此标本为前一天采集而忘送检,又未进行离心处理。最终通知临床重新送样。


案例二:血钾10mmol/L,血钙0.3mmol/L,标本部分抗凝,患者无高血钾症状。经与抽血护士沟通,是其抽血时用含草酸钾的抗凝管盛血,发现错误后擅自违规将血倒入普通干燥管。最后对护士严肃处理后,病员则重送样。


案例三:血钾9.8mmol/L,总蛋白36g/L,白蛋白22 g/L,血糖28mmol/L,病人正在输液,情况良好。经调查了解,是抽血护士嫌病人抽血困难,擅自违规在输液一侧拔掉输液管,回放血入采血管送检。当然,该护士被批评,病员则重抽血。


【分析与心得】


1.从以上案例中相关项目结果提示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初步判断。案例一,血钾高,血糖低,可能是标本久置或隔夜,胞内钾释放以及糖被酵解所致,可核查抽血时间及问询采血和送检人员。案例二,血钾极高,钙极低,标本抗凝或部分抗凝,提示钙可能被草酸盐或EDTA等抗凝剂络合,说明标本采集管错误,可核查采血管及与采血人员沟通。案例三,血钾和血糖高,蛋白低,提示可能病人在补钾和补葡萄糖而标本被稀释,若病人确实输液,则极可能是采血人员违规放血所致,可与采血者了解。


2.从以上案例中发现在标本前处理过程中可致血钾升高的不规范行为概括起来有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使用不合适的标本采集管和违规采血(如从输液管回放血)等,检验人员应经过理论培训和实践强化而熟知致血钾升高的因素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判断、沟通与取证,以便正确及时处理。


3.以上三案例的正确操作规范是,若无法及时检测的标本应离心,吸出血清,置带盖试管于2-8℃冰箱储存,第二天检测;测血钾的标本采集管应使用干燥管(可含促凝剂和分离胶),禁止使用含草酸钾等的抗凝管,也严格禁止将抗凝管中血倒入干燥管内;对于输液病人,必须在其另一侧手臂上采集静脉血,严禁在同侧采血或输液管回放血。


4.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科最难管理的部分,因为它牵涉到的人员、场地、器材和操作过程都发生在检验科之外,所以更需要检验科与临床通过沟通交流来实现。检验科的专家应不定期给临床的医生、护士和护工进行标本采集、储存和送检等规范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只有使他们按正确的操作规程办事,才能使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标本的质量得到保障。


【经典箴言】


少数临床医生、护士或护工因缺乏专业知识,在标本的采集等分析前处理过程中采取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影响标本的结果。检验科应与临床密切联系,沟通交流,培训和考核,共同管理好分析前质量控制。


本文已被《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收录,主编:顾兵 郑明华 陈兴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检验医学”微信平台和原创作者及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