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风始《关雎》,雅始《鹿鸣》?

 逸君 2018-12-15
李山  著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见于《国风》第一部分《周南》。这首诗的主题,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一个男孩碰到一个采荇菜的女孩,然后悄悄地爱上了她。理解诗歌,不能只看里边出现了男子和女子,就断定是爱情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欢迎你嫁到我家来


“关关雎鸠”,“关关”模拟水鸟“呱呱”叫的声音,但是文学求美,如果写成“呱呱雎鸠”,那就太难听,字面上也不大好看,于是写作音近的“关关”。“雎鸠”不是指嘴巴呈钩子状的鱼鹰,那种鸟发不出呱呱的叫声,而是指扁嘴鸟,是鱼鸟,也是候鸟,会随季节南北迁徙。所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讲的是什么?


在北方中原地区的河边,呱呱叫的水鸟在沙洲上捕鱼,意味着春天到来了。这是很优美的情景。在北方满目褐色的冬景之中,慢慢地冰消雪化,在料峭的春风中感到一丝温暖,风轻了,各种味道出来了,鸟的声音出现了。这就是中国诗歌开篇第一句,把人带到初春的光景。


天时在变,诗歌由万物生长自然联想到人类生活要跟上节令的步伐。下面接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跟苗条不一样,“苗条”专指身材,“窈窕”则指外形好、性格好。这个女孩子不仅长得不错,在她的音容笑貌中还有一种让人无限神往的情态,那种生命的高雅,实际上就是气质。“淑女”就是好女,“淑”是善的意思。“逑”本来是相对的意思,这里指配偶。“君子”的意思和我们现在说的有德的人不一样,在周代,这个词指的是贵族。后两句意为: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讲的是人类也要遵循自然的节律,在初春的时候完成婚配。



接着往下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意为长短不齐,是双声词,两个字的声母相同,使音律整齐。“荇菜”是水菜,也叫田字草,小绿叶,中间长了十字花纹,生在水塘里,开黄花。周代的家庭主妇在祭祖的时候,要给祖宗敬上各种水生的带叶子的菜,荇菜应该就是其中一种。此处荇菜实际上悄悄地指向了家庭主妇。“左右流之”这个“流”,是“摎”字的假借字,意思就是拔取。“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醒着也求,睡了也求,但同时,“寤寐”这个词本身也有持续不断、反反复复的意思。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是个语词,相当于屈原作品里面的“兮”,“服”的意思就是放在心上,它才是“思念”的意思。这个字的意思从古到今发生了变化。“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是长的意思,因为前面有“寤寐”,所以此处可以指夜长,但同时也可以指情思长。这里体现出诗歌翻译的特别,它有的时候是不可翻译的。像杜甫诗“感时花溅泪”,这个泪到底是露水还是人的眼泪滴到花上?不能只做一种解释,无论诗人写诗时是怎样理解的,读者都能感觉到两种意思都蕴含在里面,并由此产生了特殊的美感。“悠哉悠哉”也是这样。“辗转反侧”,翻过来调过去,睡不着。“辗转”,是双声词,声母都是zh,同时也叠韵,它们的韵母都以“an”结尾,所以,读起来非常悦耳,有一种音乐美。


接着“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个句子不用翻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友”字就是加强情意,用琴瑟来增强我们对窈窕淑女的友爱之情,其实是要表达,你嫁到我们家来,我们欢迎。接着,“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芼”字就是选择性地拔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窈窕的淑女,我们用钟鼓来取悦她,让她快乐。



典礼的歌唱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字面含义。诗说君子和淑女,都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如果是爱情诗,往往是我有情感就表达给你,《诗经》里很多诗,比如《褰裳》等就是那样,“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用的就是第一人称。


另外,诗里提到的器物也暗示着它不是爱情诗。“琴”“瑟”,据文献记载起源都很早,古琴古瑟往往在典礼上给歌伴唱。一个贵族家族的典礼往往有四个乐工,他们在厅堂之上两个弹瑟,两个歌唱。后面出现的“钟鼓”,在周代按照礼法规定,是只有高级贵族家庭才可使用的。在典礼上,堂上乐工在唱,堂下就要摆上乐器架子,有鼓,有钟,还有笙,歌唱与演奏交替进行。这不是一个男孩为追求女孩,在她家门口拉琴唱歌的情景。有钟鼓,在古代就要有很大的排场。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典礼的歌唱,淑女与君子成为好配偶,是在典礼中完成的。


这首婚姻典礼上的乐章,祝愿新婚男女琴瑟和谐,实际上就是祝愿家族兴旺,因为在古代,婚姻和家族的兴旺有重大关系。



古代婚姻有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的礼节来,比如送各种礼物等。亲迎是古代婚礼当中最隆重的一个环节,古人认为家庭主妇上伺候宗庙,下传宗接代,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祭祀及其他隆重场合要作为女主人出面,有重要的地位。到了亲迎这一天,男子要早早地到女孩家来,到宗庙里亲自迎接女孩。


这首诗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实际上就是在一对新人成婚、亲迎的时候,当女子进入男子家的庭院,上厅堂时歌声响起、音乐响起,所唱的歌词。歌唱的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表达祝福:你们的婚姻是当令的,跟随着万物、大自然的节奏结婚。你们经过了寤寐思服和媒人几次往复,走到一起不容易,好婚姻难得,让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费了不少心思,希望你们琴瑟和谐。


诗在这个时候演唱,让人感觉到古人对婚姻无限的重视。在典礼中,一对男女走入婚姻的殿堂,鼓乐齐鸣,无限庄严,无限美丽。如果把这个场面画出来,一定是很感人的。



两个姓氏的结合


对于周人来说,婚姻的意义非常重大,这首诗将其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出来。为什么周人如此重视婚姻和家庭呢?孔子曾经说过婚姻“合二姓之好”,请注意,是“二姓”,不是“二性”,不是男女两个性别,而是两个姓氏,比如姬姓、姜姓、子姓、姒姓等。


追溯到中华文明早期,远古的众多人群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区域里面。我在汉水流域,你在黄河下游,每个地方的人群都根据自然条件建构生活,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会导致文化的不同。后来这些人群相遇,就要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较早的夏王朝对待其他族群的办法就是打、征服、兼并,殷商王朝更是变本加厉。结果打来打去,越打人群越涣散。到了西周,周人的力量相对弱小,要统一天下就要运用智慧。所以周家就采取柔性的方式,利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去疏通和勾连各个人群。那个时代的古人,普遍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一个族群的人就没有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亲。针对这种情况,周人就在不同族群之间建立血缘关系,通过通婚来实现。


为了达到通婚的大目标,周代人同姓不婚,而是相应地把周家的女儿、诸侯的女儿嫁到那些不同姓氏的人群去。所以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周王见到同姓诸侯,无一例外地称伯父、叔父,遇到异姓诸侯,则无一例外地称伯舅、叔舅。这种关系在建构周代的统一王朝及统一文化方面起了作用。


这样回过头理解婚姻亲迎典礼上的敲钟、打鼓、歌唱,就知道是因为在周代政治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中,婚姻太重要了!婚姻具有这种价值的观念,一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中国人对婚姻、家庭的态度。



重视家庭的中国人


周人重视婚姻,也影响了国人的哲学观念,对于人类社会从哪儿开始的问题,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回答。西方人认为人类是从上帝造人开始,男人与女人偷吃禁果,有了婚姻,是一种原罪。中国人却不这样看,《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说夫妇之道很重要,像天地生万物一样,简单地说,就是认为人伦从婚姻关系的缔结开始。这就是一个中国逻辑。《论语》中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悌这件事情应该是做人的根本。它的逻辑跟《诗经》和《周易》是一样的,就是好家庭培养好的社会成员。


古希腊人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教育一个希腊公民是不能在家里面实现的,因为他们认为家里面不是女人就是奴隶。在希腊社会中女人只有半个人格,她们只有一半的法权,奴隶全无人格。这据说是苏格拉底说的,苏格拉底主张完整人格的希腊公民,应该到广场上去培养。古希腊人喜欢在广场上谈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在成年男人背后常常跟着一群见习做希腊公民的小男孩,看大人怎么谈话,怎么认识问题、议论问题。这是西方的逻辑。由此可知,读《诗经》首先是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同时也应该了解别人,之后再回头看自己,就更加心明眼亮。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判断哪些好,哪些不好,然后该坚持的坚持,该否弃的否弃。



《关雎》就是上面所说的中国逻辑之下的一个作品,这是它的文化品性。这首歌唱组建家庭的诗,被排在了《诗经》的第一篇,不是某一个人安排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风》始《关雎》,《雅》始《鹿鸣》,在当时的典礼上是这样演奏的,当《诗经》被编成文本的时候,它们也被分别排在《风》和《雅》的开头,这是很有趣的。


本文出自《讲给大家的诗经》,李山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谈笑间,先民生活的一思一眠如在眼前,我们民族唱着“三百篇”涵育的精神血脉清晰可见。一部无需古文基础的《诗经》入门书,一部人人读得懂的中国文化史入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