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楼兰因何葬身沙漠?

 修身庭 2018-12-15
  
来源:转载 
​   在新疆天山以南,横亘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东,有一处已干涸的湖泊洼地,被称为罗布泊洼地,面积十万多平方公里。从卫星像片上看,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然而历史上罗布泊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一页,这里曾活跃着一个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繁华名城─楼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入之湖”,这里地势低洼,曾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同时接纳众多河流,如东部的疏勒河,西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历史上,沿罗布泊北岸和孔雀河故道是最早开辟的“丝绸之路”,后来罗布泊南岸又有“丝路南道”开通,商贾不绝,人烟稠密,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流融汇。著名的楼兰古城就位于罗布泊西北岸。

  文献中,楼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盐泽。”楼兰“出玉,多茵苇、怪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囊驼。”但公元四世纪之后就再无记载了。1224年,马可?波罗经过此地时,这里只有漠漠黄沙。

  在清乾隆时期绘制的“嘉峪关到安吉延等处道理图”标示着“鲁普脑儿”(罗布淖尔),古城遗址在那时可能已被发现。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01年发现古城遗址后,引起世人关注。经过近百年对楼兰古城的发掘研究,楼兰昔日的繁华,部分地为人们所知:有一条从西北流向东南的古水道穿城而过,城内街道分明。城正中是官署,官署房是土坯墙,高大的门柱、朱漆的栋梁,显露着当年的豪华;南部是居民区,有的宅院有正房、厢房,屋后还有果园。古城东有一座高大的佛塔,五里外有一座佛寺;城东北的土堆是汉代驿站的遗址;城西北与西南有成片的胡杨林。楼兰遗址周围有不少墓地,发现有大量来自黄河流域的丝绸织锦,也有西亚风格的毛布。在楼兰城内还发现了大量汉文木简、汉代钱币、罗马风格的玻璃器皿等。

  那么,楼兰为何魔法般的从繁华的城邦湮没到沙漠里而成为神秘的死城呢?学者们的看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罗布泊自然北移说。 据考古学家所获木简文书推断,古楼兰城气候湿润、植物繁茂。汉魏时期的罗布泊就在古楼兰遗址附近,当时北面的孔雀河与南部的车尔臣河都汇入塔里木河,然后经库鲁克河,在楼兰古城北注入罗布泊,罗布泊湖水孕育了楼兰城的文明;后来由于罗布泊北移,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枯死,当年兴旺的城市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居民们弃城别走,寻找新的水源,楼兰古城也随之逐渐毁灭了。罗布泊在历史上的变迁是楼兰失踪的重要原因,这一猜测已为大多数学者肯定。

  二是人为环境破坏说。这一说法主要来自中国学者,他们认为人为的因素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楼兰衰亡以至湮没的重要的原因,罗布泊水只是在人的控制、指挥下,才改变了它的进程。

  他们的理由是,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湖水不可能移到别处去。钻井分析,湖盆沉积物、孢粉说明,这里3000年来一直有水停积,湖泊的沉积作用从未中断。湖盆周围的湖堤,盐壳坚硬如铁,不惧风蚀。湖水确因注入径流而变化,水量有过盈亏,但却未曾越出最外层的湖堤。30年代,人们可以荡舟进入罗布泊,50年代,还可见湖水荡漾。只是人工在来水方向上建起了“大西海子”水库后,美国卫星1972年的照片才揭示:罗布淖尔湖走完了它最后的一程,已经化作一个干涸的湖盆。

  后来,考古学家们发现楼兰荒原的一件佉卢文木简,上面写有规定“绝不能砍伐小树”,“严禁砍伐活树,砍伐者罚马一匹。”因而认为当时人们对林木大规模的破坏,导致彻底毁灭自身生存的基础。同时人口增加、过境商业繁荣,对楼兰沙漠田地的农业生产,增加了不小的负担。这些都是人为的因素决定了楼兰古城的毁灭。

  人与自然本是融为一体的,自然为人所成所住。自然需要人的善心呵护。从中国学者的发现,人为的因素决定了楼兰古城的毁灭应该可以肯定。那么人的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还是不清楚。楼兰古城曾经辉煌过,但毁灭了,象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城市一样,毁于弹指间。有两点需要指出,在消失之前,楼兰生活奢侈,人种杂混,文化混乱。最终的消失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风沙袭击,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倒塌了,走到了命运的尽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