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平衡!中国科学家啃下“硬骨头”,交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方案!

 冬不拉拉 2018-12-15

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同时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资本,它的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如今,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发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并且被使用的范围和途径也愈加广泛。别看如今的城市夜晚五光十色,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但用电量的超负荷与限制曾经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以前,每逢高温和严寒季节,用电量就会暴涨,导致用电负荷猛增。为了保持平衡,一部分地区必须进行限电,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不便。

打破平衡!中国科学家啃下“硬骨头”,交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方案!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用电不再受到束缚,民生得到更好的保障。早在2007年,就有团队针对这其中的技术难题展开研究与攻关,这就是电气学院的潘垣院士团队。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资料可以依据的条件下,这支团队用了11年的时间来攻克种种难关。这次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旅程,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十一年里,该团队立足国情,打破了过去我国在高压开关电器技术领域跟随国外的平衡局面,摸索出了一套全自主创新的中国解决方案。

但就是这套方案曾经却被视作为是“异想天开”的产物,这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呢?

打破平衡!中国科学家啃下“硬骨头”,交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方案!

原来,在当时,电网企业采取限电措施来解决问题已是常态。一是因为设备研发的难度较大,二是因为资金所需的巨大。潘垣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设想:不能仅仅是单纯提升单个断路器的开断能力,而是要通过高耦合电抗器实现断路器的并联连接,从而提升断路器的开断能力。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高耦合度空心分裂电抗器来实现开关电弧的并联,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成功的实现过。如此超前的构想自然是引起了一片质疑,要耗费巨大的经济投入不说,想要学习国外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但已经意识到大容量开断重要性潘垣没有放弃,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实验。

打破平衡!中国科学家啃下“硬骨头”,交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方案!

在漫长的科研探究中,由于实验的特殊性,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世界首次。在完全没有经验和资料可以参考的环境下,这次的研究注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11个春夏秋冬,潘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西安专心致志的研究,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条件多么艰难,也从未言过放弃。凭借着精益求精是科研态度,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8年9月17日,潘垣院士以及他的团队设计研发的220kv系统用大容量短路电流开断装置,在西安成功地通过了监测。这就标志着我国220kv系统用高压断路器的开断容量指标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目前,团队已经启动“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经济型高压交流限流器”项目的研制,在未来的发展中潘垣及其团队都不会停下步伐。

打破平衡!中国科学家啃下“硬骨头”,交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方案!

没有科研人员默默无闻的奉献,就不会有科研成果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也不会有中国如今的发展。一次“未雨绸缪”,咬紧牙关的研究换来的是民生的便利,感谢所有贡献的科研人员,科技研究永不止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