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意”忘“形”谋发展 | 科学咖啡馆

 汐钰文艺范 2018-12-15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2018年11月26日晚,由科技部引智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技新闻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32期科学咖啡馆活动,有幸邀请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兼任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的徐善衍先生作主题报告。


徐善衍,196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有线通信工程系报话专业。1996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任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制定了国家《科普法》,为推动我国群众性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民团体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徐先生专注于科技类博物馆的相关研究,走访了很多国家,参观了各类科技博物馆,对博物馆有了科学而系统的认识。在物理所M楼咖啡厅的报告现场,徐先生畅谈“关于科技类博物馆的认识”,对博物馆的概念、兴起及走向,面对的机遇及挑战等问题与大家深度交流。徐先生诙谐幽默的话语,引发了在场嘉宾的兴趣与思考。


徐善衍教授主题报告现场


博物馆——文化呈现与传播的工具

科技馆和博物馆,从头说都属于博物馆。”徐善衍先生认为。作为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主流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从而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满足公众的科技需求,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所有的博物馆无不是一种文化的呈现与传播。”讲到博物馆的概念时徐先生说到,“博物馆应该具有3个基本要素:文化的传承;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设施;固定的场所。”


科技类博物馆的出现与博物馆有很深的渊源。第一代科技类博物馆出现在17世纪,由基于传统博物馆的收藏理念所演变而来。与其他博物馆有所区别的是,科技类博物馆旨在收集和展示与技术和物理科学相关的收藏品。


19世纪20年代前后,工业革命的发酵使得形形色色的技术不断涌现并奇迹般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有些国家的博物馆尝试将它们展示出来,让公众了解科技进展,于是出现了世界博览会。各国以举办国际博览会的形式,展出与生活范畴相关的文化、科技和产业成果,借此机会展示本国的技术实力。它们更加重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参观者参与体验某项具体的科学技术,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公众科学素养。后来,这些博览会逐渐演变为科学中心。在科学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代表目前博物馆的发展阶段的综合型科技馆。这类博物馆不单纯为自然博物馆局限,也不单纯局限在收藏工业科技,而是多方融合紧扣当时当代的一些问题进行展示。它注重向公众传播各类科学思想,同时也是知识及创新精神的大综合。“未来的展览馆,将是各个专业与人类文明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在21世纪艺术博物馆、达芬奇博物馆,不约而同都有工业产品的设计。”徐先生兴奋地说道。同时,博物馆新的发展并不代表原有博物馆的消失,四个阶段的科技类博物馆都是照常存在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图片来源:http://www.turismo.)


一流博物馆建设要得“意”忘“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迎来了博物馆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近期国家将会发布最新数据,我国现已建成1439个科普场馆,其中,广州科学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馆。”科技部引智司处长兼活动主持人邱成利自豪地透露。在博物馆的数量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建设一流博物馆,如何实现创新是我们当下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


全球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图片来源:http://www.)


如何实现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徐善衍先生认为要“得意忘形”。他以自己练太极拳为例解释道:“太极拳的招式是有限的,掌握了要义后,你完全可以不计较打拳的形式,怎样使自己的气在身体内部运行,然后自行调解就可以了。这就是‘得意忘形’,得其意而忘其行。”


听了徐先生系统又详尽的讲解,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国科技馆主任齐欣感兴趣“欧美博物馆与我国相比各自有哪些较为鲜明的特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编审张九庆问到“我国的科普水平与现有科技发展水平不相符,徐先生是否同意这一说法”;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调研员林岚女士感到“我国的科技馆大都缺乏宣传,不接地气、不吸引人”;科学普及出版社主任郑洪炜提出“怎样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等等。众位专家就上述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徐先生也逐个耐心解答。


就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中国的自然博物馆应该怎样体现自己的特色”这一问题,徐善衍先生说到,建立在世界先进地区的博物馆,并不代表它就是先进的,考量博物馆的标准首先应该看它的理念是什么。在理念创新方面徐先生提到,纽约自然博物馆专门以一个特别大的主题展示工业革命以来纽约地区自然生态的变化,这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徐先生又以日本的各类博物馆为例,指出博物馆的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本国本地的实际紧密结合。


博物馆建设,任重道远

博物馆的全方位建设不仅仅只事关博物馆自身,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需要国家机制的支持,也需要借助市场机制。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以助力博物馆的建设。“我想还是应该多学习。很多东西经历完了以后,最后留下的就是得意忘形。”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为沙龙活动作了画龙点睛式总结。


“我们要担负起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凝练成一句话,就是科技馆要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的基本内涵应当是:适应时代发展,传播科学文化,广受公众欢迎,获得科普实效”徐善衍先生在他的《关于科技馆创新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中如是说。


与会嘉宾合影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热烈讨论中的科学咖啡馆活动即将结束。然而大家的思维碰撞热度不减,对于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仍在升温。中国博物馆的未来需要科学家们的付出,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吴桧榛 龚则周 魏红祥 供稿

本文选自《物理》47卷(2018年)12期,部分图片为小编自行添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