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类博物馆规划专题研究报告》编写初稿 (2007年____2011年) 摘 要

 熟年人生 2020-10-07

   本专题主要是研究我国大陆地市级以上的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规划,包括研究本类型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机制以及对于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展品和展教资源等方面的需求。规划重点在2007年到2011年期间,并展望2012年到2020年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本专题所研究的“科技类博物馆”(以下简称“科技馆”),是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为第一功能的各科技馆、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等规模、功能达到普识性博物馆要求的专业博物馆。

本专题首先研究了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认为:自天津科技馆1995年初开馆以来,在党中央的重视关怀下和《科普法》的推动下,我国的科技馆事业发展迅速。据中国科协统计,我国大陆现有科技馆近300座,其中省级科技馆28座,副省级、地市级馆89座,其余为县级馆约170座。综观我国大陆科技馆的发展现状,省级馆的空白即将消失;上世纪和本世纪初建成的科技馆正在改建、扩建;副省级地级馆的建设方兴未艾;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馆陆续在我国出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馆大国。

   当然,在这一轮科技馆建设热潮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基础建设上,缺乏全国性的总体布局的发展规划,总体数量少,呈现出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枢纽地区与交通匮乏地区,以及人口集中地区与人口稀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有相当多的地市级城市的科技馆以及综合性科学工业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尚为空白。并且出现同一城市内重复建设、单馆规模过大、中小城市盲目攀比等现象。

  二是在规划设计上,水准参差不齐,教育理念、展示理念相对落后,展品重复雷同,创新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对科技馆和科学中心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新颖性以及对生动地向大众传播的客观规律,未能深入、系统地加以研究.科普理论在我国还没有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进行研究和建设。

  三是内容结构上,由于偏重于科技基础知识和传统常识以及相关方法和思想的传播,而比较忽视产业领域里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普及.而在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广大受众者与劳动者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科技信息,包括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我国科普教育存在部门分割,产学研本身结合不够,因此,在产业技术的特色馆、专业馆布局不合理,有的空缺明显,明显不利于促进我国关键技术和关键知识的传播及展览的普及和教育。

  我国企业尽管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但是缺乏足够的远见和经济实力,来兴办综合类或专业类的产业技术展览,以此承担企业必需的科普传播的社会责任。其他诸如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对外交流、评估分析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这一现状,规范建设和科学规划好科技类博物馆,是未来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需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加快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未来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一定难度。根据2006《中国城市年鉴》,目前大陆2005年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以上的总计达116个城市,相比1999年,6年增长2倍多,平均年新增13座。照此速度,预测2020年,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达到313座。

  城市化的加快,标志着各类要素资源迅速向城市高度集中。作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资源之一的科技馆,也相应发展提速。地市级以上的科技馆已经建立117座,对应目前100万以上人口的116座城市,从绝对数量看,还是比较匹配。但是,如果科技馆的长远规划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那末势必影响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科普基础设施缺少的矛盾,将难以适应和满足随城市化带来的广大市民对于科技文化设施的日益高涨的迫切需求。

   为此,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与规划的指导方针应是:“政府规划,财政扶持,社会参与,体验科技,服务公众”。规划目标是:到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群中的节点性的地市级以上城市、处于交通枢纽区位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或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市级以上城市,大中型的科技类博物馆的配备必须基本建成或已经落实规划。西藏、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等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人口不到100万的)以及西部区域中的重要城市,必须基本建成和规划发展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达到1500万人次。到2020年,全国大陆地区规划设立特大、大、中型科技类博物馆总数控制在200座左右。我国地市级以上、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科技类博物馆的分布,必须达到全覆盖的要求。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

在本课题的规划研究中,我们充分注意到并认真考虑了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对于《纲要》中100万以上的人口界定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拥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虽然流动人口相对较少,但却在本区域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另外,相当多的地市级以上的城市,人口还不足100,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该区域的市民对于科普的需求还是十分强盛.因此,本课题组认为:要根据我国的客观形势, <纲要>对于100万人口的原则意见的贯彻必须具体化,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和行政地位,以求达到科技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科技馆应优先在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建设,在这些城市中已经建立的科技馆,如果规模和设施没有达到要求的,需要相应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在公众需求强烈并有资金和技术保障的条件下,其它城市可建设适度规模的科技馆。一个城市不宜重复建设展览内容相同的科技馆。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安全适用,经济科学,节约资源,有利发展;二是应按区域统筹规划,布局设馆达到均匀、合理;三是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利用既有旧建筑进行改建、扩建使之成为科技馆,可以节省投资、节约资源。

在科技馆的布局与规模上,要注重空间布局均匀。初步规划为:全国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地市级城市,原则上设立1座中型科技类博物馆,规划到2011年共设立120130,规划到2020年,设立130--150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省会级城市,含自治区首府,包括副省级城市,原则上设立1座大型科技类博物馆,规划到2011年设立10---20座大型科技类博物馆,规划到2020年,设立2030座大型科技类博物馆;直辖市、特大型城市至少设立1座特大型科技类博物馆。规划到2011,设立10座特大型科技类博物馆;规划到2020年,全国设立1020座座特大型科技类博物馆。同时还要注重结构布局的合理。认为: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设置综合性科技类博物馆,还需要设置其他专业性科技类博物馆,如在近代工业发展的滥觞地区,或中国传统工业集中发展的大型工业城市,建设35座大型专题性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地市级城市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设立以学科类为主的专业博物馆,或以产业类为主的专业科技博物馆。

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同于其他事业性建筑,它要同城市人口规模和教育文化需求符合,要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和城市化率的现状以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地市级以上城市科技馆建设规模按建筑面积分成超大、特大、大、中型四类:其适用范围,分别对应800万、400万、200万、100万不同人群大中城市的规模。

课题组还展开的对科技馆的“功能与服务”的研究,提出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有“科普教育、科技实验、科技休闲、科技会展、科技沙龙、科技交流等平台。规划建设和发展科技类博物馆中,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任务:(1)要大力指导各地政府,认真落实和科学规划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应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抓好现有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的更新,以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需求。(2)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科普设施的“旗舰”作用,科技馆通过带动周围科普设施,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其它社会化的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了解和学习科学技术的需求;(3)基本适应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共同需求:(4)充分重视四类人科学素质需求的独特性:(5)加强西部和少数民族等地区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6)要大力培养和建设科技馆的三支队伍:一是熟悉科技前沿发展的管理者队伍,二是具有现代展览设计理念和先进综合技术的专业者队伍,三是熟悉科技并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的志愿者队伍。

课题组最后研究的是“机制和措施”。在建设机制上,提出“统一规划、财政支撑、多元投入、项目代建、公众评估”,在运行机制上:全面开放、资源集中、展览流动、协作交流、引入市场。主要措施有:行政管理、政策法规、发展基金、展馆技术、人力资源上要花大力。

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有:《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国城市年鉴》(2006)、《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及条文说明》(草拟)、《全国科学技术馆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国内科技馆建设情况概览》、《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分析报告》等。

2007年5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