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康永: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

 瑞希在线 2018-12-15


作者 | 孙瑞希



写在前面:

微博上有一段记者采访蔡康永的视频。蔡康永说:“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我们绝对不会拍一碗烂透了的阳春面。如果我们拍了一碗阳春面,那我们就是在撒娇,我们希望别人看到会说,你工作这么辛苦才吃这么一点点。我们有种种的原因,希望在朋友圈表现出一个我们要索取别人认同的这种习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刷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了解亲朋好友的生活动态,接收各种讯息……

我们渴望分享自己的生活、渴望倾诉、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认同,但是,却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

人们逐渐意识到,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朋友圈之外,才是真实的生活。


01

不要被朋友圈定义了生活


来北京的这几年,蒋忆彤一直住在群租房里。虽然工资年年都会涨一些,但是对于来自五线小城,家境贫寒的她来说还是要仔细算计,才能让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薪水可以应对所有的生活开销。

直到遇到男朋友阿轩。阿轩的老家在河北某市,家境不错,他和蒋忆彤租了套公寓,并负担家里的大部分开销。

蒋忆彤的经济压力骤减,朋友圈的逼格开始迅速蹿升。周末的英式下午茶代替了麻辣烫、米线。

就连培训学习,以前只敢买便宜的线上课,现在在阿轩的资助下,她也能参加价格不菲的线下课了。与她合影的不是这个“大咖”就是那个“老师”,尽管有些人的名字并不响亮。

老家的同学不明就里,都以为蒋忆彤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有头有脸。有次线下课,蒋忆彤加了一位自媒体大咖的微信,顺利通过。她特别得意,赶紧发了一条表示“仰慕已久”的微信,还没等对方回复就马上截图发到朋友圈。

当然,大咖基本不会回复。她还配了一条:“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的文案。言外之意:看,我有大咖的微信。

那个大咖我知道,他有好几个小号,每个小号都有好几千人,这些号都有专门的人来打理,说白了就是营销号,根本就不是大咖的生活号。

这条朋友圈被狂赞,蒋忆彤特别满足。蒋忆彤休年假,阿轩工作忙,没空陪她,就赞助她出国旅游。考虑到蒋忆彤没出过国,“白本护照”自由行容易被拒签,阿轩就给蒋忆彤报了个欧洲游的旅行团。

从踏进首都国际机场的那一刻起,蒋忆彤就开始了全程“直播”模式,各种视频、图片在朋友圈轮番轰炸。

出境乘坐的是汉莎航空的航班,一架破飞机,蒋忆彤发了组九宫格。当然,第五张C位是她磨皮美白加滤镜的自拍。

行程开始后,她抑制不住发朋友圈的冲动:婴儿车里的外国宝宝要拍下来发朋友圈,路边的流浪汉要拍下来发朋友圈,酒店的团餐要拍下来发朋友圈,走马灯似的上午在某国,下午就在赶赴另一国的路上也要拍个视频发朋友圈。

甚至当地教堂的墓地也要拍下来发朋友圈,还要配条“天堂里安息的人们”这样的文案……

一天被她几十条图片+视频刷屏,我差点拉黑她,但最终还是没有下手。我估计她欧洲跟团游顶多半个月,所以决定先屏蔽她半个月,等她消停点再把她放出来。我轻轻点了一下【不看她的朋友圈】,瞬间世界清静了不少。

蒋忆彤代表了朋友圈里的一类人。他们每天在朋友圈里发的内容不是高档的会所、精致的美食、奢侈的包包就是世界各地的诗和远方。他们满身仙气,仿佛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然而,高档的会所可能只是路过,精致的美食可能是朋友请的,奢侈的包包可能是A货,世界各地的诗和远方可能是欧洲N国跟团游拍了几千张照片发三年。而发圈者本人,可能只是个月入10K以下的普通工薪阶层。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比较”。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时,往往是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定义。

也就说,我们发朋友圈,初心是分享或记录自己的生活,结果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呈现出特别美好的一面,我们也希望呈现出自己美好生活的一面。

在这种比较中,人们的朋友圈中呈现出过于美化的自己。人们经常会被这种过于美化的表象蒙住双眼,以为那就是自己真实的生活。

我们被朋友圈定义了生活,开始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经营朋友圈上,然后却发现,费尽心思美化的朋友圈星光闪烁、耀眼迷人,但我们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因为生活的重心,永远不在朋友圈,而在你当下真实的情境里。

那些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也并不关心朋友圈里的你过得好不好,他们更关心你真实的人生状态。

那些算不上朋友的熟人,他们并不关心你朋友圈里的状态,也不关心你真实的人生状态。因为你的人生本就与他们无关。


02

总渴望被人认同,背后隐藏着什么


为什么你发完朋友圈总是时不时地想点开看看,谁给你评论了,谁给你点赞了。因为人天生有着被他人关注和认同的欲望。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蔡康永说:“随便问一个女生,她花在修照片的上的心力,我觉得恐怕比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时间要多很多。就是她宁愿花一个小时修好一张照片要放到朋友圈去,而不会花一个小时跟自己对话。”

我们所有的刻意都是为了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被认可和被接纳的感觉。人们在朋友圈里秀恩爱、秀颜值、秀加班、秀财富,包括为了得到同情和安慰,还可以自黑。可是如果我们浑身上下抖着机灵都是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同,这便出现了问题。

席慕蓉在《独白》里有段话: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你在生活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总觉得别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你的言行:日子过得拮据,会被别人瞧不起,工作没做好,全世界都看到了你出糗。

但是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活,根本无暇顾及别人如何。

你以为大家都关注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关注!


03

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个朋友圈


朋友圈是过给别人看的生活。而朋友圈之外,才是真实的人生。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不少人渐渐地淡出了朋友圈。

有的人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有的人朋友圈细致地分了组,有的人朋友圈最新的动态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前……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发朋友圈了?是我们已经没有了倾诉的冲动?还是我们已经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恩曾经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个朋友圈。

人们开始自我觉醒:因窥探他人生活而造成的心理失衡是一件多么不值得的事。特别是那些生活可能是经过挑选、粉饰过的虚假生活。

当你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时,你就不再需要靠他人的认同来填补内心的空白。你开始把目光由外向内,关注自身的成长,这时,你才开始慢慢走向成熟。


04

及时调整生活的重心,才是人生的出口


欧洲跟团游回来没多久,马上到了十一长假。蒋忆彤应阿轩家人邀请正式登门拜访。阿轩的家人安排得特别贴心,吃住玩的规格都很高。

去度假村的路上,阿轩开了一辆奔驰S600,阿轩的父母和妹妹也一同前往。蒋忆彤在车上开启了“直播模式”。坐豪车,还是男友家的豪车,男友家人也在车上,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豪门,岂能不晒?

她没完没了的东拍西拍。由于一边拍照一边修图,一边发朋友圈,和阿轩家人搭话总是不走心。

假期快结束了,临要回京的时候,阿轩的家人带蒋忆彤逛商场,给她买了几套昂贵的衣服。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蒋忆彤打肿脸充胖子,为阿轩的妹妹买了一套化妆品。刷卡结账3000多,蒋忆彤心疼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蒋忆彤以为阿轩的家人待她友善,河北之行很圆满。殊不知,见过世面的阿轩父母,打心眼里觉得这个姑娘和自己的儿子不是一路人。

他们明确表态:谈恋爱可以,结婚免谈。

豪门梦碎,蒋忆彤悲痛欲绝,她歇斯底里地去酒吧买醉,全然不顾自己的人设,把心酸在朋友圈狠狠地发泄了一通,然后和阿轩分手了。

她搬出了公寓,再次住进了群租房,朋友圈也很少发了。

不再刻意营造人设的蒋忆彤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工作上。她没日没夜地加班,像头拼命的黄牛。两年后,蒋忆彤通过猎头获得了某家企业品牌策划经理的职位。Title变了,薪水大涨,她搬离了群租房,租了一套公寓。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为什么而活,她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即便是看起来弱小,也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我想起记者问蔡康永:怎么看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蔡康永说:我宁愿相信他们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我会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十余年HR从业经验,经历了从一线员工到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只写实用的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如果你正处在职场困境中,请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