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理解开始改变

 木香草堂 2018-12-15
 ——心理专家杨凤池谈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从理解开始改变 ——心理专家杨凤池谈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 物理 - 物理

暑假期间,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加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很多家长宁愿选择送孩子去参加夏令营,也不愿意花心思教育孩子,这是为什么?这种做法真的有效果吗?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特约心理专家杨凤池教授对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问题的解读,或许可以给困惑中的家长带来全新的启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缺点、错误时,家长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而不应当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

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遗传,一方面是环境。从遗传角度讲,父母在了解夫妻双方个性上的不足后,培养孩子时应努力加以矫正;从环境角度讲,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里给孩子的积极行为以奖赏,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思想上也向成人靠拢。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相对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长辈那里得来的。青少年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但是他们又很清楚,自己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所有的青少年都有着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矛盾。很多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发现真相,便会处于困惑之中。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像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学生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扬扬。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在较多的时间里他们仍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相册等“私人物品”。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会因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而引起孩子的反感。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每位家长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的方式和态度。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从另一方面来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环境的挑战。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只要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我拯救能力,也可以起到补偿作用。

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使孩子言听计从。在这样的教育下,表面上看孩子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性格,甚至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合理或不合理的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满足的要求之外,还应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一定要让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出现“破罐破摔”的对抗行为。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这种需求很少能从父母处得到满足,而同龄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对事物的看法有更多的共同点,容易沟通。同龄朋友可以帮助青少年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另外,青少年正在学习适应社会,与朋友交往是他们学习人际关系的开始。家长还应该告诉他们与朋友交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明辨是非,选择好朋友交往。其次,和朋友相处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朋友之间要取长补短。另外,朋友之间要保持独立性,才能建立对等的朋友关系。

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快快长大、成材,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心去思考,需要付出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