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消失的Q波 再次的胸痛

 神圣使者飞雪 2018-12-15

 来源:心希望快讯

作者:宋年朋  任法新

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病理性Q波是心肌坏死的证据。随着AMI的恢复,一部分病理性Q波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但大部分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本病例记录了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早期出现病理性Q波消失的情况,一起来看看诊疗过程。

病例简介

  现病史  

患者男性,70岁,因“PCI术后1年,再发胸痛1天”于2017年6月12日入院。1年前,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于我院行急诊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造影显示三支病变,左前降支近段以远闭塞,予植入支架1枚,左回旋支近段狭窄约90%,右冠脉多处狭窄,其中中远段狭窄程度最重约70%。术后规律用药(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缬沙坦、呋塞米、螺内酯),术后1年内未再发胸闷、胸痛。


入院前1天,患者静息状态出现心前区闷胀样疼痛,范围横贯前胸,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 ”后约20分钟缓解。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4/106mmHg,近1年每天规律服用“缬沙坦 80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吸烟史30年,20支/日,否认糖尿病病史。

辅助检查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压低约0.1 mv,V1~V4导联R波递增不良(图1)。


图1  2017年6月12日入院心电图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肌标志物示心肌肌钙蛋白I(cTnI)873.65pg/ml↑(参考值34.20pg/ml)、血清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10.64ng/ml↑(参考值4.94ng/ml)、B型脑钠尿肽625.45pg/ml、总胆固醇(TC)2.58mmol/L、低密度胆固醇(LDL-C)1.33mmol/L。心脏超声示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前壁及前间壁动度减弱。左室扩大伴二尖瓣少量反流,LVd 60mm。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EF)47%。胸片及肝胆胰脾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

诊疗经过

入院治疗

入院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10mg qn调脂;缬沙坦80mg qd控制血压、改善心室重构;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降低心肌氧耗、改善远期预后;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利尿治疗,减轻心脏负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肌缺血。患者既往前壁心肌梗死,当时PCI术后(2016年6月24日)心电图显示V1~V4导联QRS波群呈QS型(图2)

图2  2016年6月24日PCI术后心电图

术后第1天(2016年6月25日)心电图显示V1~V3导联QRS波群呈QS型,术后第4天(2016年6月28日)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QRS波群呈rS型(图3)

图3  2016年6月28日PCI术后第4天心电图

术后18天(2016年7月12日)V1~V5导联QRS波群呈rS型,病理性Q波完全消失(图4)。

图4  2016年7月12日 PCI术后18天心电图

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2017年6月12日心电图(图1)显示V1~V4导联R波递增不良,同样提示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升高,结合此次入院心电图表现,考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推荐,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142分,属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高危患者,需要行急诊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发现:


左前降支(LAD)近段狭窄约95%,D1开口及近段狭窄约95%;


回旋支(LCX)近段狭窄约95%,远段狭窄85%,钝缘支近段狭窄约70%~85%;


右冠状动脉(RCA)全程弥漫性狭窄,近段狭窄50%,中段最重狭窄99%,远段最重狭窄约80%。


该患者冠脉三支病变,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还是PCI,考虑患者Syntax score21分,故选择PCI。在手术策略拟定中,考虑右冠脉为罪犯血管,优先处理右冠脉;择期处理左回旋支及左前降支,6-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遂行右冠脉PCI,2.5×15mm球囊8atm×15 s预扩张,植入3.0×28mm支架,14atm×15s扩张,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

病情变化

术后第2天患者夜间睡眠中再次出现胸痛,含化硝酸甘油2~3分钟后缓解。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压低约0.1mv,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加用尼可地尔。患者术后第4天再次出现心前区闷痛,考虑与左前降支及回旋支狭窄有关,1周后再次行回旋支及前降支PCI。左回旋支以2.5×12mm球囊 8atm×15 s预扩张,植入3.25×15mm支架,10atm×15s扩张,3.5×8 mm NC球囊至支架内,以12~14 atm×15 s后扩张;左前降支以2.5×12mm球囊 8 atm×15s扩张,植入3.5×15mm支架,10atm×15s扩张;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狭窄消失,回旋支无明显受压,结果满意,前降支及回旋支 TIMI血流3级。患者术后第1天静息状态下再次出现胸痛,持续2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及时行心电图检查,考虑患者已完全血运重建,优化药物治疗,加用麝香保心丸,患者术后3天未再发胸痛,予以带药出院。

出院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调脂治疗:阿司匹林100mg qd、替格瑞洛片90mg bid、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 qn;控制血压、抗心室重构:缬沙坦80mg qd;降低心肌氧耗、改善远期预后:美托洛尔缓释片71.25 mg qd;利尿:呋塞米20mg qd、螺内酯20mg qd;抗心绞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 bid、曲美他嗪片20mg tid、尼可地尔5mg tid、麝香保心丸45mg tid。

诊疗体会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全程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该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早期出现病理性Q波消失。急性心肌梗死形成的病理性Q波常永久性存在,研究发现约15%的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逐渐缩小,在数月至数年后消失。Q波消失的可能机制包括心肌顿抑,梗死范围小、瘢痕收缩,梗死区呈网状、片状而分布弥散,向量相互抵消。本病例中患者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即出现Q波消失,考虑与心肌顿抑有关。

目前PCI手术开通血管更及时,Q波消失增多,所以平时看心电图,除了关注Q波,还要关注等位性Q波。研究及病例报道发现,PCI术后再次出现胸痛的患者并不罕见,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快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术后残余风险、改善心肌缺血、全面保护心血管的作用。2016版《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治指南》推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麝香保心丸。


患者规范药物治疗1年,血压、血脂达标,但三支病变较前进展。由此可见,PCI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二级预防仍是治疗的重要部分,需要改善生活方式,足量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瑞舒伐他汀加量至20mg;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增加剂量至最大耐受量。此外,患者支架数量多、长支架,术后6~8月复查冠脉造影评估冠脉风险。


温馨提示:本平台已开通文章搜索功能,可关注后发送关键词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