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 “石压扁蛤蟆体”, 创造了怎样的书法境界?

 甄事馆 2018-12-16

作为北宋一代大文豪,苏轼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名篇。他的文学造诣已经在整个文化星河里蔓延。他的书法在“宋人尚意”的世界里开一代风气。他其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带、蔡襄四人并称为“宋四家”,被誉为颇有成就的宋朝著名书法家。

“天下第三行书”是他的独创,是被贬黄州时最真的情感表达。也彰显了他的非凡的艺术成就。他的书法特点概括为朴实厚重、端庄娟秀、平和中正、行书的书写上满满的书卷气,这正式他文人气质与雅致书法格调的体现。

黄山谷曾戏称苏轼的书法”石压扁蛤蟆体”,看似讽刺,实际上指出了苏轼书法的特点,生动,有灵魂。苏轼书法笔锋老到、力透纸背、用墨丰腴、扁平圆润、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大小悬殊、妩媚率真,无不显现书法大家风范。

回顾整个宋代,只有苏轼的书写独具特色。而这特色不是他的首创。而是深谙古法的结果。那么,是怎样的古法呢?

其一、和我们今天不同,苏轼的纸没有平放在桌子上,而是倾起角度,与人视线成60-90度角,这是模拟晋唐手执书写形式,要知道,我们今天的桌子是在宋代才出现的,因而宋以前书法写作不会纸张平铺桌面。

其二,执笔无定法,大致像现在硬笔书法的姿势,”古法”是把竹简、绢帛持于左手或放置于书台之上,右手三指横握笔杆方可利于书写,而不是宋代通用的悬腕竖握笔杆。

其三,用的笔也是”古法”制笔,因为到了宋代,晋唐制笔技术已基本消失,苏东坡所用的笔只有宣城诸葛家能够制作,形制大概像现在的鸡斗笔,锋短内硬外软。

因此,同时代的很多大家都看不起苏东坡的书法,黄山谷甚至还取笑过苏东坡写字的动作,没人知道这是真正的古法!晋唐之后无大家?很大程度上是书法技术变化造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