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多姿多彩~摩洛哥(1)

 爱艺理工男 2018-12-16

多元多姿多彩~摩洛哥(1)

无庄随笔
2018-12-12 阅读960
遇到你的美(钢琴曲)
设彩铃

  这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三毛笔下的浪漫之地,是我儿时喜欢的经典童话“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

它多元、多姿、多彩;

它既有欧洲般的妩媚,又有非洲大陆的磅礴;

浩瀚的大西洋和温情的地中海,沐浴着它的西岸和北端;

连绵起伏的阿特拉斯山脉,支撑着它的脊梁;

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又在它的东面和南方掀开一角神秘的面纱;

它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无不具有多重性,包容了丰富的内容。

光顾这个国家,可同时见识许多,许多……

而在我的心里,摩洛哥更还有那么点儿特别的……,……,

  感恩阳光驴友团发起的摩洛哥之旅,当年曾经心心念念想去看一眼,但终因手续繁锁而停止了脚步。

感谢那一年的6月1日,摩洛哥居然对中国公民免签,让我这个向往诗意和远方的人儿收到了一份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搭乘阿联酋航空,经迪拜转机,第一段航程十小时,转机二小时余,第二段航程七个半小时,抵达白色浪漫之城~卡萨布兰卡。

旅游着…,辛苦着…,也快乐着……。

白色永恒的法式浪漫~卡萨布兰卡

一个因一部电影名而出名的城市,同名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文译为《北非谍影》)让这座城市举世闻名,也给带来了神秘和凄婉的色彩。

卡萨布兰卡源于西班牙语的Casablanca,意为“白房子”。跟舍夫沙万肆意的蓝不同,卡萨布兰卡全城以白色为基调。

  卡萨布兰卡濒临大西洋,这座历史名城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摩洛哥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

  在这里,“迈阿密”的海风杂糅着《北非谍影》,让人不能忘怀的法式浪漫至今代代相袭。

很早知道“卡萨布兰卡”还是我从译制片电影的名字知道了她的存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是“北非牒影”。这是一部描写二战期间在摩洛哥的Casablanca城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的经典老片子。女主角是由当时的好莱坞明星,瑞典的英格丽--褒曼扮演。

片子的盛传使得卡萨布兰卡成了影迷们朝圣之地,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我今天也会来到这里,来到这个整个电影的拍摄主场地 Rick 咖啡馆。

这是有着一个非常精致的、浓浓的地中海风味的那种咖啡馆,白色二层拱型内廊,钢琴放在一侧,门外有 Boy 拉门。

来到这里,想起电影里的一情一景,有点激动……,

感谢温馨的安排……,,,


  我想回家后一定要再找出片子好好重温这经典的场景,因为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年的美国驻摩大使看了100遍,卸任后大使夫妇来卡萨开了这家咖啡馆。

  有时间的话真是可以坐上一天的……!

  有时候来到一个梦中曾经向往的地方,吃可能就不是本意了……,,,

  我们入住的这家五星酒店是卡萨的双塔(二座高层建筑)之一。

  美好一天从早餐开始……,

来到卡萨的第一顿早餐是让人感觉很好的那种,禁不住就多吃了一点点😄。

后来知道摩洛哥的面包和这种面饼都是蛮好吃的。

  酒店的大堂也是浪漫多多的…,于是赶紧留下美好的回忆……。

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世界第三大~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我一直喜欢给到过的地方定一张城市名片,我想哈桑二世清真寺一定就是卡萨的那一张了……

  耗资5亿美元建造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启闭,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抵抗海水的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可谓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


  比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游览美伦美奂的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哈桑二寺大清寺少了那一份奢华,却多了一份厚重的质朴。

  有木有网红照片的赶脚😄……


  这是做礼拜时的“小净身池”,所谓小净与沐浴是有区别的,小净是指清洗脸、手和脚。

很大很大的屋子里有大小高低不同的池子,以方便人数和个头高矮,包括小朋友们的需求,很人性化的哈。

顺便说一句:大清真寺内的卫生间也是值得一看的,干净卫生,还比较有派头。

  同行中的资深旅友说:“来此一看,已经感觉是不虚此行了……

那么我就不想再多用语言来表达观后感了……

开始要与中餐小别数天了,深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去,也是感受摩洛哥风情的一种方式。

摩式的面包与五星酒店的面包是有些差距的,但真也是有不错的口感;

花头花脑的前菜是各种蔬菜与果酱等的组合,中间白色的一小堆是米饭,在摩洛哥米饭烧的稍微夾生一点,拌上一丁点儿作料是作为菜享用的;

主菜就是摩洛哥风情十足的“塔吉锅”了,今天上的是牛肉,配上西梅。牛肉的味道是非常好的,正宗的牛肉香味,又煮的蛮烂,入味,没有一点点那种的怪味道,是我很能接受的;

咖喱饭没有尝试,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没有想法;

一层层簿饼油炸后涂抹上糖浆,压成貌似千层酥的甜品实在不敢恭维……;

最后还上了摩洛哥的国饮~薄荷茶,是中国绿茶与薄荷叶煮后加糖的。怕影响睡眠,就意思一下了。


在品尝摩洛哥““美食”的同时,内心幸福指数顿时爆棚!

我说:做一名中国人好幸福哇,国内有这么多实在太好吃的美食,有8大菜系,各种菜系都可以炒,可以蒸,可以燉,可以涮,可以白煮也可以红烧……,等等,等等。那一刻脑子里真的暂时忘记了“农药”“地沟油”之类的想法。

同桌的旅友一致同意😄

  砖红色的马拉喀什——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一个古老城堡……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古都,以红色的古城而闻名于世。虽然地处沙漠地带,马拉喀什却绿树成荫,在绿色的环绕之中,火红色的古城巍然屹立。


  马拉喀什,作为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是外交及会议之城、是旅游与度假之城,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着。

这里有一派浓郁的热带沙漠的绿洲风光,有柑桔树、橄榄树、棕榈树和其它种的果树。

郁郁葱葱和泥砖堡垒式的建筑,让马拉喀什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城市。


  入住的花园式大酒店,大门和其内的一幢幢小楼也是清一色的砖红色。

这里我们入住二个晚上。

  气派十足的大堂内放着各式舒适的大小沙发,宽敞明亮的客房,还有一个可以到处走走逛逛的大花园。

伊夫.圣罗兰花园

一座让人迷醉留恋的花园,世界上独一无二!

两位花园主人以艺术家特有的思路精心设计和装饰,让小小的圣罗兰花园蛮有看头的。

在整体布局设计上,在以欧式花园元素为主的前提下,融入马拉喀什宫殿的风格,使这个欧式花园不乏浓浓的摩洛哥风情。在颜色设计上,密集使用艳蓝,以突出摩洛哥风格,同时添加明黄和大红,使整个花园明亮、跳跃,充满灵动又不失静雅。


  在园林设计上,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莲花池塘,竹林小径,种植了大量的仙人掌,还有繁茂的绿色植物,开满小花的三角梅、茉莉,摆放着颜色出挑的花瓶,整个花园充满装饰派的艺术风格。

  拍摄了这张照片后,我自己给这张照片打了高分,不知道具体可以是几分?

  二位设计师的墓碑,也是别具一格的。

  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巴西亚宫是位于马拉喀什众多花园中的一座典雅宫殿,是当年最好的工匠连续工作了14年才建成的!

这个皇宫在当时是摩洛哥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了,与同时期摩洛哥的其他建筑相比,巴西亚皇宫旨在营造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

  皇宫内有花园、中庭、喷泉,还有精心设计的房间。据说这些房间是供皇帝的妻妾居住,房间大小及装饰是根据皇帝宠爱程度决定。

  当年的奢华依稀可见……

  一不小心,窗外的二位美美进了我的镜头里了……

每天5次,嘈杂的德吉玛广场上空都会传来一个声音——这是宣礼员从库图比亚清真寺(仅对穆斯林开放)的宣礼塔上发出的召唤,提醒虔诚的教徒祷告的时间到了。

尽管库图比亚清真寺是一个宗教场所,但它的宣礼塔也是国际建筑的参考标准。这座塔楼建于12世纪,高70米,塞维利亚的希拉达塔和拉巴特的哈桑高塔皆以其为原型建成。

塔楼是典型的摩尔风格:拱门的拱顶石上有褶皱饰边、锯齿状的垛口,而且比例结构体现了数学之美。

  第一张开心满满的“全家福”,摄影师声声“马拉喀什美不美”,集体回答“美,美,美”,所以个个洋溢着笑容的口型是“月芽型”的😄

夜幕降临时,在德吉马广场抬头望去,库图比亚大清真寺可以美成这样的……


在长达19公里的城墙内,活色生香的德吉玛广场(不眠广场)是马拉喀什老城节凑强劲的心脏。

老城城墙内,市集、宫殿和德吉玛广场之间的道路充满了马拉喀什特有的勃勃生机。

因为有此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的生命力!

因为这里从日出到深夜,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卖买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等等,有人说这像是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但我怎么想起了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不知道这里是不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故事的原型呢……?

回答是正确的。

  广场上沿街一家三楼的咖啡馆,20地拉姆的一杯卡布奇诺☕️,味道很不错,观景也是一级棒的……,可是五洲留痕说当初(2004年)他在这里喝咖啡仅6个地拉姆,看来摩洛哥的物价也上涨的厉害。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唯一保留马车的城市,这里的马车宽敞华丽,由著名的阿拉伯纯种马架辕,坐在马车上穿行游览,十分惬意的。

  乘坐马车,老城逛逛,新城看看,蛮有看头的。

  注意了木有……,马车夫也是很会摆Pose的😄。

  很有些艺术造型的感觉,只是拷贝有点走了样,后面四位同学的右脚都没有上翘起来😊……,还有一位同学的目光与大家不一致😄……。

  夕阳西下的德吉玛广场开始美起来了,美的有点不像话了……。

  不眠广场的爱称就是这样子叫来的。

途中,车窗外的景色……

翻越海拔约2600米的阿特拉斯山脉山口(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梅佐卡),为了进入梦中的撒哈拉。 摩洛哥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似乎也在提速了,山区公路的很多路段的路况还是不错的。

车辆在山谷和陡峭的山峰之间盘沿,也不知道弯过了多少个“之”字型路口。

摩洛哥的脊梁~阿特拉斯山脉,白雪皑皑……,煞是壮观!

  阿特拉斯山脉,挡住了一部分的炎热和风沙,而山脉上的积雪,更为摩洛哥的农业型经济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库水,让这里拥有了一片沙漠中的绿洲。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这个名字太拗口的最美古旧村落保存的异常完好,利用了摩洛哥特有赤土泥砖建成,显示出摩洛哥的红色魅力。由此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山坡上看到山顶是这样子的……,

  爬到山顶的至高点,看山下则是另一番景致了。

  放大后的感觉……。

  站在至高点,远眺连绵起伏的阿特拉斯山脉,有时候手机拍摄的效果真也是杠杠滴……。

  和摩洛哥的脊梁合影一张留作纪念。

【托德拉峡谷】

托德拉峡谷的河床底部清澈的溪流潺潺,还有一些青翠的柳树,花草和树木在微风中摇曳,而峡谷四周是一片贫瘠荒凉的摩洛哥式的红棕色,一片和谐的自然风光……

比较起约旦的佩特拉略有逊色,但也有些壮观了呢……。

  正巧遇到一支摩托车大军路过。

  与摩洛哥小盆友合影留念,也是顺便给她一些小费的理由。

瓦尔扎扎特因电影城而出名。

参观有非洲好莱坞之称的《电影城》,许多著名电影拍摄于此:《角斗士》、《四片羽毛》、《寻找宝石》、《埃及艳后》、《情陷撒哈拉》、《尼罗河宝石》、《阿拉伯的劳伦斯》、《间谍游戏》等。

  很遗憾,这些电影以前只看过“角斗士”,“埃及艳后”,“尼罗河宝石”等,大多数是没有看过的。

记得那年去约旦旅游,著名景点“月亮谷”的沙漠中有一块刻有“阿拉伯的劳伦斯”头像的岩石,倒是至今记忆犹新……。


  地导小高童鞋说:“来看看非洲好莱坞的目的之一,主要是看看拍摄电影的场景到底有多假”!

瓦尓扎扎特,很朴素的一个小城市。

花园别墅式的酒店,让人温馨到没脾气……。

入住独幢别墅,房号547,蛮大的客厅,三只长沙发,中间很大的长型玻璃茶几,屋为二个卧室二个卫生间,设施齐全。

资源是公共的,不应该浪费,所以将一室一卫的房门关上,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也有旅友拿到二层小楼的,也称楼上就不上去了😄……

  这里的太阳起得真是晚了一点,去餐厅早餐时天色还是暗搓搓的。

  但早餐还是极丰盛的,除了好吃的法式长棍外,还有我心仪的烟熏三文鱼,只是切成了小丁块,不过入口后感觉很好的。

2018年12月完成

无庄随笔

前往梦中的撒哈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