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岭其实叫膝头岭。膝头岭的意思是岭很陡,台阶非常高,一脚蹬在台阶上,再向上的那个台阶竟在人的膝盖处,而绍兴人称膝盖为膝头,故当地山民称其谓膝头岭。待挖掘古道文化、推出乡村旅游之时,不知是谁有意无意地将其改成了谐音的雪窦岭。凡事,这'名'真的很重要,尽管'雪窦'一词,两字之间毫无关联而无甚意思,但毕竟好听。而且'雪'与'岭'充满着想象的空间,完全可忽略其中间'窦'的存在而足可引燃去走一趟的欲望。所以,尽管离城五十余华里,每逢双休日,雪窦岭便是人山人海,私家车则往往堵得水泄不通。其实,这条岭没那么陡,虽说海拔有六百多米,但一膝盖高的台阶显然是夸张的说法。想'膝头岭'是劳动人民幽默搞笑文化的产物。
凝视着这就地取材,用毛石铺成的古道,遐思中穿梭百年,仿佛看到一壮汉唱着山歌,挑着一担山货,从山上走来,掠过我的身边,赶往山下的竹田头集市而去。我知道,壮汉的山货将换取一家老小的生活必需品,并在太阳下山之前将攀登这岭往回赶。那岭的尽头是安村,那里或许就是壮汉的家,或许更远,因为岭顶那一片有二十几个村庄,最远的就是嵊州边界的高阳村。在公路未修通的年代,这一片包括嵊州北部的一些山区,山里人出山,入杭嘉湖、进上海等地,是要走这岭经竹田头达平水,在上灶埠头上船的。虽说,这岭简陋 ,没有像日铸岭那样的商道考究,却是山民们生活中的必经之路。每当远道而归的游子,赶集归去的汉子,面对家中妻子儿女美滋滋享受山外物品之时,免不了吹嘘一下自己翻山越岭的艰辛,这岭上的台阶被夸张成有膝头一般高,是有可能的,于是'夸'的人多了,这岭便真的成了膝头岭。
当公路修到高阳村,并从寨营口绕行至竹田头后,这条岭就基本上不再有过路人。但因岭的两边有石景、更有无数的小瀑布,所以此地成了休闲之人的休闲之地。确实,雪窦岭能成热门的旅游点,显然是因为这顺坡而下的水。充沛的水资源虽然早已被利用而发电,但祼露在管道外的水流仍是十分地吸引眼球,这是雪窦岭有别于绍兴南部山区其他古道的一个亮点。 '亮点'的源头当然是水库。就如无限风光在险峰,当费力地登上岭顶,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见底的碧水,登岭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 而水库尽头竟是一片水杉,初冬时节,针叶早已泛红而大多落在水面之上,各种色彩在阳光的穿透下,相互映照生辉,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当发现一群鸭子游过来时,便察觉是进入村子了,举目四望,小小的安村,居然有许多豪宅。想,这是香榧树的功劳,以前不值钱的香榧子,现在居然卖一百多元钱一斤,当香榧树成为摇钱树后,这里的村民真是不富也难。谁曾想,祖上传下来种香榧树的习惯,能富了如今这一代。更可贵的是,富起来的这一代,在保持祖宗习惯的同时,如今又开启了种红豆杉的创举。因为红豆杉与香榧树属于同科,凡适宜香榧树生长的地方,红豆杉也能良好地生长。想,香榧树与红豆杉是食用与药用的与时俱进,是保持山区经济长盛不衰的良策,就如前人,功在当下,造福后人。然,因为香榧子与红豆果早已落下,剩下的只是差不多模样的叶子,我与妻子查了百度,仍然不知所云而分不清谁是谁?无奈之下只好请教当地村民,卖红豆杉树苗的大姐说:用手一摸叶子就清楚。硬硬的、刺刺的是香榧树;软软的,柔柔的是红豆杉。我与妻子会心一笑。你看,百度说不清的事,劳动人民一句话就讲清楚了。这就如形容那岭上台阶的高,膝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