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大事件,CNS一周精彩速览(12.10~12.16)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16

1. 题目Anti-NKG2A mAb Is a Checkpoint Inhibitor that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Unleashing Both T and NK Cells

NKG2A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检测点抑制剂,通过释放T细胞和NK细胞来促进抗肿瘤免疫

杂志:Cell    影响因子:31.398

背景:检查点抑制剂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对少数癌症患者的治疗起到了作用。

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Monalizumab,它是一种抗- NKG2A 抗体,它可以增强NK细胞对抗各种肿瘤的活性,并且可以与PD-x轴阻断相结合来增加T细胞的功能。Monalizumab还可以促进NK细胞对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的活性。作者展示了阻断抑制性NKG2A受体通过促进小鼠和人类中的自然杀伤(NK)和 T细胞效应器的功能来增强肿瘤免疫力。

结论:monalizumab靶向的NKG2A是通过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来促进抗肿瘤免疫的新型检查点抑制机制,它可以补充针对癌症治疗的第一代免疫疗法。


2. 题目:Intrinsic Dynamics of a Human Gene Reveal the Basis of Expression Heterogeneity

人类基因的内在动力学揭示了表达异质性的基础

杂志Cell     影响因子:31.398

背景:后生动物的转录调控是通过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的长范围的基因组接触来实现的,并且大多数基因在RNA合成的“突发”过程中转录。但是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

研究内容: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使用将活细胞RNA成像与Hi-C测量相结合,剖析了雌激素反应性TFF1基因的内源性调节的方式。虽然TFF1是高度诱导的,但作者观察到短活动期和可变的非活动期,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非活动时间的异质性引起人类基因表达中广泛观察到的“噪音”,并解释了人体组织中蛋白质水平的分布。

结论:该研究得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它涉及转录,染色质结构和细胞感知雌激素变化的能力并预测了超变异性很大程度上是动态的,并不能反映稳定的生物状态。


3. 题目:HMCES Maintains Genome Integrity by Shielding Abasic Sites in Single-Strand DNA

HMCES通过屏蔽单链DNA中的无碱基位点来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

杂志:Cell      影响因子:31.398

背景:无碱基位点是最常见的DNA病变之一。所有已知的脱碱基位点修复机制仅在双链DNA损伤时起作用。

研究问题: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了HMCES可以作为单链DNA中无碱基位点的传感器。HMCES作用于复制叉,它通过结合PCNA和单链DNA,并产生DNA-蛋白质交联以保护脱碱基位点减少容易出错的过程。HMCES具有阻止转移DNA合成和内切核酸酶的作用,否则会产生突变和双链断裂。HMCES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其生物化学性质与其大肠杆菌相同。

结论:HMCES是一种DNA损伤识别蛋白,通过促进单链DNA中无碱基位点的无差错修复来保持基因组完整性。


4. 题目:A Host-Produced Quorum-Sensing Autoinducer Controls a Phage Lysis-Lysogeny Decision

主体产生的群体感应自诱导剂可以控制噬菌体裂解 - 溶解性决定

杂志:Cell    影响因子:31.398

背景:霍乱弧菌使用由自诱导剂3,5-二甲基吡嗪-2-醇(DPO)和受体VqmA(VqmA Vc)组成的群体感应(QS)系统,它们共同抑制基因的毒力和生物膜的形成。

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vqmA基因,它存在于弧菌和VP882噬菌体中。它的作用机制为VqmA噬菌体与宿主产生的DPO结合,通过抗阻遏剂启动噬菌体裂解程序,该抗抑制剂通过隔离使噬菌体阻遏物失活。该抗抑制剂干扰相关噬菌体的阻遏物。作者重新编程噬菌体以响应用户定义的激活裂解。

结论:该研究表明,导致细菌感染的噬菌体和导致人类感染的霍乱弧菌依赖于相同的信号分子进行发病。


5. 题目:Disruption of a self-amplifying catecholamine loop reduces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自扩增儿茶酚胺环的破坏可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杂志Nature      影响因子:41.577

背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几种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研究问题: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实验报告指出心房利钠肽可以通过降低循环儿茶酚胺的水平来保护小鼠免受这些药物诱导的CRS。作者发现发现儿茶酚胺可以通过巨噬细胞中的自扩增环来协调由溶瘤细菌和脂多糖产生的免疫调节,并用甲基酪氨酸药理学儿茶酚胺阻断来保护小鼠免于感染和各种生物治疗剂引起的CRS致死性并发症。

结论:该研究表明儿茶酚胺是细胞因子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被特定的阻断剂调节而不影响治疗反应。


6. 题目A chemical defence against phage infection

对噬菌体感染的化学防御

杂志:Nature    影响因子:41.577

背景:细菌与感染它们的噬菌体之间的竞争驱动着各种抗噬菌体防御的不断演变。先前描述的抗噬菌体系统具有高度多样化的防御机制; 然而,所有机制都依赖于蛋白质成分来调节防御。

研究问题:在本文中,作者报告了一种在链霉菌中广泛存在的化学抗噬菌体防御系统。作者发现三个天然产生的插入DNA的分子能够阻断噬菌体的复制,而通过其他机制靶向DNA的分子则不能。

结论:这种抗噬菌体防御机制可能在塑造细菌群落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作用。


7. 题目Dna2 nuclease deficiency results in large and complex DNA insertions at chromosomal breaks

Dna2核酸酶缺陷导致染色体断裂处的大量复杂DNA插入

杂志:Nature      影响因子:41.577

背景:DNA双链断裂(DSB)中插入移动元件线粒体DNA和核染色体片段会威胁基因组完整性并且在癌症中很常见。在V(D)J重组基因座处插入染色体片段可以刺激抗体多样化。但是染色体片段插入的起源和防止这种插入的机制仍然未知。

研究问题: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缺乏进化上保守的Dna2核酸酶的酵母突变体,该突变体显示出在大约0.1-1.5kb长度的序列频繁插入到DSB中,其中许多插入涉及多个连接的DNA片段。大约500个DNA插入序列显示它们来自Ty反转录转座子(8%),核糖体DNA(rDNA)(15%)和来自整个基因组,优先选择脆性区域,如复制起点,R-环,着丝粒, 端粒等。插入的片段不会从其原始基因座丢失,因此代表重复。这些重复取决于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Pol4。

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型,其中在Dna2缺陷细胞中产生的DNA结构的替代处理可导致DNA片段的释放及其在DSB处的捕获。


8.题目:Single-cell mapping of lineage and identity in direct reprogramming

杂志:Nature      影响因子:41.577

背景:直接进行谱系的重编程涉及细胞身份的转换。单细胞技术可用于解决在谱系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相当大的异质性。然而,谱系关系通常在细胞处理期间丢失,使得重建复杂化。

研究问题: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CellTagging',这是一种组合细胞索引方法,可以并行捕获克隆历史和细胞的身份。对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标记和纵向追踪以诱导内胚层祖细胞重编程揭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一条导致成功重编程的细胞,另一条导致“死胡同”状态,这是在谱系转换的最早阶段确定的路径。作者发现推定的甲基转移酶Mettl7a1的表达与成功的重编程轨迹有关; 将Mett17a1添加到重编程混合物中可增加诱导的内胚层祖细胞的产量。

结论:该谱系追踪方法可用于揭示直接重编程的动态。


9.题目:Irisin Mediates Effects on Bone and Fat via αV Integrin Receptors

鸢尾素通过αV整合素受体介导对骨和脂肪的影响

杂志:Cell       影响因子:31.398

背景:鸢尾素由肌肉分泌,随运动增加,并介导身体活动的某些有利影响。已经有研究显示鸢尾素在脂肪组织,脑和骨中具有有益作用。然而,鸢尾素对运动的骨骼反应不太清楚,并且尚未确定鸢尾素的受体。

研究问题:在本文中作者表明了αV整联蛋白的化学抑制阻断了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的鸢尾素的信号传导和功能。作者还指出鸢尾素可以增加骨细胞存活和硬化蛋白的产生,硬化蛋白是骨重建的局部调节剂。

结论:鸢尾素受体的鉴定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鸢尾素在运动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


基金、课题设计、科研辅导群

备注:入群学习

从以下20个热点入手,每天给大家分享干货:

1

miRNA非经典机制

11

肠道菌群

2

lncRNA的10种机制

12

细胞自噬

3

circRNA

13

细胞焦亡、铁死亡

4

单细胞测序

14

间充质干细胞

5

转录因子

15

肿瘤干细胞

6

可变剪接

16

外泌体

7

SNP

17

氧化应激

8

泛素化修饰

18

调节性T细胞

9

组蛋白修饰

19

RNA甲基化修饰

10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20

肿瘤微环境

而这些研究方向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下几类研究:

①分子(DNA、RNA、蛋白质、小分子)的表观遗传修饰;

②分子拷贝数的表达变化差异;

③RNA分子的剪接加工、出核、细胞组织水平的时空变化研究;

④特殊的一群细胞类型研究、细胞通讯微环境研究;

⑤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技术(CRIPSR)或者载体(膜结构、细胞等);

⑥关注细胞生理学现象:自噬、凋亡、线粒体失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