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学习]“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zskyteacher 2018-12-16

腮腺多形性腺瘤

1【概述】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腮腺混合瘤。因肿瘤中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和混合性,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70%~80%,多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常无意或体检时发现。预后较好,但如切除不彻底,术后易复发,少数可恶变。

2【病理】

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的黏液样组织以及小米粒大的黄色角化物,囊变者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液体。镜下肿瘤由上皮及其产物,即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10%可恶变,组织松软易碎,包膜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3【临床表现】

早期为腮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发生在浅叶者易被发现,而发生在深叶者,常在肿物很大时才被发现。肿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界限清楚,硬度不一,囊变处触之有波动感。一般不引起面神经麻痹。当肿块大迅速、粘连固定以及出现疼痛或面瘫时,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4【影像学表现】

表现为腮腺区肿块影,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分叶状,边缘清楚。

1.X线表现 平片一般无阳性发现。X线造影摄片现已很少应用。

2.CT表现 表现为腮腺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少数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病灶位于腮腺实质内,肿瘤增大可占据整个腮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合并囊变、钙化(图6-17),增强后强化明显。

6-17 左侧腮腺混合瘤

图A、B为同一患者。A:横轴面CT平扫示左腮腺浅叶类圆形肿块,伴有囊变和钙化,边缘清楚;B:横轴面CT增强示病灶实质部分强化,但囊变部分无强化


3.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常可见周边T2WI低信号包膜影,T2WI信号增高且广泛信号不均匀常提示本病(图6-18)。T2WI抑脂序列显示肿瘤较清楚。

6-18 右侧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

横轴面T2WI脂肪抑制示右腮腺深叶咽旁间隙类圆形肿块影,呈稍高不均匀信号

5【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MRI均能清晰显示腮腺多形性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能够对多数腮腺多形性腺瘤作出正确诊断。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①40岁左右中年女性;腮腺区肿块影,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合并囊变、钙化;增强后强化明显;⑤MRIT2WI信号增高且广泛信号不均匀。

2.鉴别诊断

1)腮腺腺淋巴瘤:中老年男性多见,病灶多位于后下极,双侧发病或多灶性,贴边血管征或贴边血管浅分叶征为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

2)腮腺淋巴瘤:肿块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发病;肿块大而坏死少,密度相对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并可融合成团块状。

3)腮腺转移瘤:呈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常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结合原发瘤病史可鉴别。

7【诊断精要】

40岁左右中年女性患者,CT表现为腮腺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合并囊变、钙化,增强后强化明显,或者MR T2WI信号增高且广泛信号不均匀,多提示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