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戈壁的大军 2018-12-17

被一些人看得十分神秘的吐火罗人其实是夏民族的一支,虽然属于近现代概念上所说的白种人,但也是最早的“中国人”。而我们的语言确也盛载着我们的历史,在今天的大西北,人们把这儿叫这达、那儿叫误达、哪里叫阿达,把热情过分叫骚情,把好和舒服叫掐活,把事情办得好叫沃拽,把行动迟缓叫暮囊……把让人讨厌、不要脸的举动叫日捻,把坏人叫哈松……其实,它们根本不是什么“外语”,它们就是吐火罗人留给我们的“痕迹”。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在我们的史籍里,匈奴人仿佛一个从天而降的民族,总会出现黄河河套地区危及秦汉,关于他们的起源,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很难形成定论。而关于这个民族的语言,莫过于众人熟知的匈奴歌了。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歌》是汉代匈奴人创作的一首歌谣。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此歌。《匈奴歌》仅四句二十四个字,却以哀婉的语调,表达了匈奴族人民对故土、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面对它,今天有人说它是汉语翻译过的,但也有一些认为是没有经过翻译的,匈奴人讲的就是古汉语。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对此,《史记》的说法是这样的:匈奴人追寻着水草而迁徙,没有城郭和经常居住的地方,不搞农业生产,但是也有各自分占的土地。没有文字和书籍,用言语来约束人们的行动。儿童即能骑羊,拉弓射击鸟和鼠,稍微长大就能射击狐兔,用作食物。成年男子都能拉开弓,全都披挂铠甲,骑着战马。

《史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没有文字和书籍的匈奴人,一定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但至于是什么语言,从古到今,分明没有人能说清。其实,保存于汉文史料中的匈奴语,在《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及曜自攻洛阳,勒将救之,其羣下咸谏以为不可。勒以访澄,澄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劬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曜也。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其中,“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就是一句匈奴诗,被翻译过来,可能是:士兵已倾巢而出,仆谷(刘曜)将被干掉。

刘曜是前赵昭文帝,代郡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市)人,汉化的匈奴,前汉光文帝刘渊养子,也是前赵最后一位皇帝。319年,他改国号为大赵,供奉匈奴冒顿单于。329年,为石勒所俘,被杀身亡。

《晋书》的记载,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匈奴语至少是和我们的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如果没有翻译是听不懂的,而《匈奴歌》也不是匈奴人留给我们的唯一的一首歌。诗歌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两种形式,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歌。“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和《匈奴歌》一样,都是匈奴人为我们留下的他们的语言。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据今天的专家考证,匈奴人和我们熟知的月氏人有着一定的渊源,月氏人是在汉代才离开河西走廊的,而他们和匈奴人以及后来的鲜卑人、突厥人等等,可能都关涉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都是夏民族的部落。尤其是匈奴人,他们在汉以后都喜欢把自己建立的政权叫做夏。

德国学者马括德、嘉兴沈乙庵氏根据《新唐书·西域传》的记载提出“大夏即吐火罗”一说,广为近世史学界接受。吐火罗(Tochari)一词,To即汉文的 “大”,“罗”为语尾,“火”相当于“夏”。 还说“大夏”、“吐火罗”、“敦薨”、“去胡来”、“睹货逻”等等,都是不同时代的汉文史册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译音而已。“大夏”之国在这里看似神秘缥缈,但又实实在在。这也为我们找到了中国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有白种人的答案,白种人其实一直就站在我们这个民族构成和起源的风景里,而1775年德国生理和解剖学家弗雷德里奇·布鲁门巴赫提出“人种”的生物概念,距今也不过两百来年的时间。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传统领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疆界以北是天山,以南是昆仑山,疆界以东是戈壁滩,以西是帕米尔高原,天山南麓的龟兹人和焉耆人、吐鲁番盆地的车师人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人。

汉文献里描述的吐火罗人是大胡子、深眼窝和高鼻梁的人。他们对西域文明,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西亚起源的小麦就是吐火罗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楼兰文明,对中国佛教史发生重大影响的龟兹文明,融会东西方多种文化因素的吐鲁番文明,也是吐火罗人创造的。

在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吐火罗人就被中国人称为月氏。著名学者林梅村等人认为,当时不仅是河西走廊,整个宁夏、内蒙河套以及陕西的北部在汉朝都是吐火罗人的活动区域。而种种史料和语言学研究也表明,西戎中的犬戎、义渠等都是吐火罗部落。甲骨文中的“马方”、“龙方”、“卢方”等部落名,也与吐火罗人有关。马方为义渠,龙方为焉耆的龙部落,卢方与卢水胡有关。西周时期,最强大的吐火罗部落是犬戎,也被称作昆夷、混夷、浑邪。

把这儿叫这达、热情过分叫骚情……西北方言至今仍有不少吐火罗语

这么一说,被我们今天一些人看得十分神秘的吐火罗人,也成了夏民族的一支,关涉夏王朝,虽然属于近现代概念上所说的白种人,但也是最早的“中国人”。而我们的语言确也盛载着我们的历史,在今天的大西北,人们把这儿叫这达、那儿叫误达、哪里叫阿达,把热情过分叫骚情,把好和舒服叫掐活,把事情办得好叫沃拽,把行动迟缓叫暮囊……把不整洁、不干净叫扑稀赖亥,把不机灵叫瓷麻二楞,把让人讨厌、不要脸的举动叫日捻,把坏人叫哈松……其实,它们根本都不是什么“外语”,它们都是吐火罗人留给我们的“痕迹”。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这些大西北的方言都与吐火罗语有关,而吐火罗人就是《周书》中提到的“禺支”和《穆天子传》中说过的“禺知”——月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