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过一年期限,就不能申请行政赔偿了吗?

 吴少博律师 2018-12-17

近期,有部分当事人向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咨询,申请行政赔偿的时间是否由原来的两年变为一年了,国家赔偿法最近几年并没有修改,那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后来仔细思索了一下,才知道问题来源所在。 

2018年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将原来行政机关未告知起诉期限的最长保护期由两年变为一年,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而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又规定,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因此,这也就意味着行政机关没有告知起诉期限的,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时间也是一年。对于此,又有当事人会问,自己知道行政行为内容已经超过一年,是不是就不能申请行政赔偿了?

在此,向各位介绍一下我国行政赔偿的几种途径。一般来说,申请行政赔偿途径分为四种。第一种,在提起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第二种,在提起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第三种,先经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后,再向行政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第四种,直接向行政机关提出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及赔偿请求。 

针对前两种申请途径,申请期限无需赘述,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效。第三种,先经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虽然2010年修改《国家赔偿法》时,将原来的“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改成“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只有在经过依法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时,才算是知道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权益之日,因此,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修改后的一年保护期,会对当事人申请行政赔偿产生影响。未告知起诉期限的,当事人应当在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一年内提起行政诉讼,在确认该行政行为违法之日起两年内,当事人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赔偿。

第四种,直接向行政机关提出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及赔偿请求的。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权益之日起计算,两年申请期限。此时,即便过了六十日行政复议期限、六个月的行政诉讼期限或未告知起诉期限最长一年的保护期,当事人不能采取前三种途径申请行政赔偿的,仍然可以采取直接向行政机关申请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赔偿损失的方式寻求救济。即此时,行政机关不会以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超过时效为理由而决定不予赔偿。

因此,当事人若要申请行政赔偿的,则应当根据申请途径不同,注意自己的申请期限。即使是不能针对侵害当事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仍可在两年内直接向行政机关请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赔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