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发:佛家和道家的境界

 仰天长笑123 2018-12-17

道家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直指大道,最后求证的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道同游,则道可以带你去往任何微妙广大之处。

而这个“道”,按照老子的说法就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究竟的真实存在。当然用文字描述出来,肯定是有偏差了。道家重体悟,你悟了就是悟了,不悟与我也没关系,悟不到就一边玩泥巴去,老子这个人是比较高冷的。

佛教,分次第、而且不断讲弘法的殊胜之功德,有点狼外婆的意思。单从第一波罗密(即:般若波罗密)来讲,就分几个次第,先破法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法都无自性;次而破我执,一切人也无自性,佛教很看重破我执,因为破了我执后基本就可诸法皆破;再次,法执、我执皆破,这时候就容易陷入虚无主义了,一切都是空,人生毫无意义了,大家都跳楼去吧。如果这样,佛就不成其为佛了,佛是要让众生都入无余涅槃,不生不灭。所以佛又告诉你,这样不行,空执也是一种病,要不得,这空执也要破,空亦为空。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切有为法为空、我亦为空、法相为空、非法相亦为空、空亦为空,这样彻底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证入实相般若,得无上正等正觉、得无为法。

至此,释迦牟尼开始挠头了,到了这个境界,怎么来用言语形容呢,讲经时一直在说:佛说XX,即非XX,是名XX。。。懵不懵逼?跟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差不多。释迦牟尼搔一搔头,还是勉强说一说吧,得无为法、证实相般若,这样描述这个境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这个就玄了,这种状态非常接近老子讲的道,看起来各种属性都包括了,而且不会因外缘发生变化了,就是一团混沌啊。

到了这个境界,身心皆可寄托于虚空,处于一种妙有状态,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三世十方诸世界都可去得。法眼开合之间,无不看破。

对比一番,两者最后证悟的境界基本一样,道祖开篇明义,你能悟就悟,不能悟一边待着去;佛祖循循善诱,还许你各种功德、让你层层开悟,最后求证实相般若,得究竟真实。但其实也一样,悟性不足者,一辈子还是只能在有为法里打转。但因此佛教徒众多倒是了。

再补一段,诸相皆空,凡一切可见之相皆为虚妄;凡一切可讲之法也为虚妄(庄子天道篇里讲桓公读书,说读的都是糟粕就是这个意思,真正的领悟,言语不能完美的描述出来),但佛要让众生开悟,不说又不行啊,否则大家不得门径而入,那还是说吧,但这只是随缘说法、是方便法门,你悟了就该随手丢掉,像是乘船到了彼岸,你不能把船再扛着走吧。就像老子明知“道”掰扯不清楚,但没奈何还是留下道德经五千字给大家琢磨。

最终佛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既非此亦非彼,这显然已不受因果、跳出轮回了,不再随因缘之聚散而变化。这就是证入虚空了,与道相合。而一旦要有所动作、别说动作,一旦起念就是错,就会偏离究竟之真实。而一般人都是念念相续、刹那间生灭无数次,睡觉时会做梦、而潜意识里有多少念头在不断生灭更是说不准。所以证入虚空者,就应该有能力做到一念不起,不起念头,自然就无欲无为了,这与老子的旨趣殊途同归。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