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正在用自控力去改变人生,那多半还没找对方法!

 lushengyu712 2018-12-17


01 什么算是自律?


你有没有通过自律去尝试改变自己?

比如开始坚持跑步,或者开始早起,希望从此晨钟暮鼓,不虚此生。

但是,我更关心的,你或者身边人的自律,为什么多数情况都难以坚持,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呢?


当然,能够做到长期自律,确实太辛苦了。这意味着在减肥时,不能吃美味的甜食;冬天清早,要离开自己温暖的被窝。

后来你放弃了,放弃的开始是因为找到了某种合理的借口,比如跑步其实挺伤膝盖的,早起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实质性好处。

你会认为意志力不够坚强,或是性格不够坚韧。扭头看看那些能够长期坚持的大神,想想还是认怂了,他们能做到高度自律,的确让人佩服啊。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用意志力这种解释来糊弄自己,这显得非常入门。

如果你进行深度思考,会发现,自律这件事,可能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02 自律究竟意味着什么?


想想看,为什么你一定非得自律呢?自律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自律是让你离开一种状态,让人生变得更好。

而这个需要离开的状态,你需要记住一下,就是“自我”。一个不自律的人,就会显得更“自我”,这就像筷子的两端,放弃掉这头,就会走向另一头。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说那个人很”自我“,大致是指一个人显得自私、不顾未来、没有时间观念、也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我们想离开这种状态,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它和自律是正负两个组合,要更好理解自律,也需要去理解“自我”。

所以今天主要探讨“自律系统”和“自我系统”的问题,这是人类两个重要的动力系统。我用大家最熟悉的《西游记》来形象化,方便你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沙僧”,代表“自律系统”,自从皈依佛门,清规戒律一直做得非常不错。

2、“八戒”,代表“自我系统”,贪图享受的代表

3、“X”,隐藏人物,稍后便知。


03 “沙僧”-自律系统


自从皈依佛门,沙僧的清规戒律一直做得非常不错。

但沙僧可能是你在《西游记》里最不了解的一个角色,它其实有很多隐藏因素。这暗示我们的自律系统也同样如此,我给你完整还原一下:


1、失去控制

正如你从来不注意饮食,然后终于生病了,是对身体健康这件事失去控制。自律的很多前提,都是对某个事件或整个人生失去控制。

比如你为什么要减肥?那是出于对“美”失去控制,也有可能是对“别人对于你现在肥胖身材评价”这件事失去控制。

你为什么会自律去背单词呢?那是因为词汇量不足,会限制你在英语学习上的自我控制。


2、防御机制启动

当你失控时,大脑中的“岛叶”部分就变得异常活跃,因此产生的激素让我们感觉十分痛苦。

但你本能地就想消除这些痛苦啊,所以你的大脑会采取行动,这就是防御机制的启动,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压抑(Repression),这是去人性化

比如你喜欢一个女生,对她有很大冲动。但你只能表现得彬彬有礼,慢慢接触。这个过程就有很大的压抑。

再比如我前段时间痛风,大脚趾肿得像个熊掌一样,痛得死去活来。然后逐渐开始饮食清淡,其中也涉及到美味的压抑。

所有的自律都是去人性化的过程,比如你学会早起、戒赌、戒撸,再比如佛教里的“持戒”,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都是让我们摆脱人性,成为一种超越人性的理想化状态。


第二个是“升华”(sublimation),可以使人角色化

经常压抑自己的人性是为了什么呢?那是为了获得升华,也就是把不好的地方转化为外部认同。

而最好的外部认同,就是成为别人期待的角色。这点太重要了,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的精力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比如你在高中时候的自律,是为了获得“名牌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工作里能做到遵纪守法,很多时候是为了成为领导眼中的好员工;而许多女性,终期一生都是为了成为好太太、好母亲、好儿媳。


3、工业化人格


自律的本质是机械思维,希望用大量重复的活动,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就。

这个大家应该深有体会,比如你不能看电视,而重复演算数学题;或者每天背多少单词,每天做多少试卷。

所以自律这件事并不神奇,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是自律的高手,就是要被训练成工业化人格。

想想看,身边那些看上去极度自律的人(比如我),是不是都需要一个社交平台以求获得认同呢?如果完全没有人关注他们,那么这些自律的行为还能持续多久呢?


04 “八戒”-自我系统


看到这里,你可能不太认同,“没对啊,越是自律的高手,越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啊?”

不着急,我们来看看人类的另一套动力系统,即“自我系统”,很像“八戒”这个角色。

它在大脑里,同样有一套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获得满足感

之前我们说“自律”的时候是因为失去控制感,这里就正好相反。是你做某件事时,如果获得了控制,那也会获得满足感。

比如吃了颗巧克力,你对甜食的渴望就得到满足感。你学会了一道算术题,父母夸你“太厉害了”,你也获得了社会认同的满足感

然后你追到了女朋友会有满足感,找到了好工作会有满足感,买车买房也会获得满足感。

当然,每天的小确幸也可以退提供满足感,比如村上春树所说,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夏天时,喝到了冰镇的饮料;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等等。


2、因愉悦而不断索取

而为什么你会因为这些事获得满足感呢?

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你获得满足时,大脑的“伏隔核”部分变得异常活跃,它的作用是释放多巴胺,提供欲望满足的愉悦感。

然后你的大脑就知道了,原来你做这件事(比如吃巧克力,购物),是可以获得愉悦的。就像你喂一个小狗吃骨头,他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太棒了,然后它就永远留下了这个印象。大脑不断驱使它重复去做这件事。


3、不断重复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自律”是要求人重复做一件事,而“自我”是大脑驱使你重复去满足一件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的区别在于“目的和事件是否统一”:

自律是通过间接手段,你想达到目标A,而从事事件B。比如你想减肥(目标A),而放弃吃巧克力(事件B)。

而满足自我是只能通过直接手段,目标和事物是统一的。比如你想吃巧克力,那就直接吃了。


05 “X因素”


综合一下,你应该发现问题了。

“沙僧”这个自律系统的本质为了追求外部评价的间接手段,比如你为了拿到大学文凭去学习,很可能并没有深入感受知识本身。为了日更文章而去写文章,每天的大量更新,却往往会让你忽略钻研写作技能本身。

所以,多数的自律最终因为外部反馈的枯竭而宣告失败。

“八戒”这个自我系统,尽管是一种直接手段,但却显得贪图当下,不顾未来。


其实稍微细想意向,你会发现无论是“沙僧”这个自律系统,还是“八戒”这个自我系统,都是在情绪下的找控制感和满足感,本身都是非理性状态。

这就是多数人当下的局面,既很难通过自律去改变人生,又对贪图享乐的失控状态现在表示焦虑。

那么,你该何去何从?


想想这个X因素,你会想到谁呢?

实际上,你要做好“唐僧”这个角色,但需要让“八戒”去开疆扩土,而让“沙僧”当它助理,就可以了。

稍微有点绕,举个例子:

比如你励志写很多文章,首先应该平和而坚定地去思考这件事情,我要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呢?我的时间够不够?我是需要靠它养家糊口,或者只是想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呢?(这是唐僧的角色)

而接下来你应该想想自己做有动力,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部分,比如你喜欢写科幻类小说,那就先把你喜欢的部分发挥出来。(只是八戒的角色)

“沙僧”的角色只是作为辅助,注意它的重点是,限制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保证最重要的事情不受影响。比如你可以给自己设一个番茄钟,每天写够多少小时;而不是追求每天写多少篇。前者只是保证写作环境,后者是在单一追求数量毫无意义。


重复一下,核心是:“思考-发挥自我-自律”,这样一个顺序。

如果你觉得不够掌握,那可以按这个模板制定一个方案,用以你现在最想做的那件事上,分享在评论区吧。

很多人觉得“行动比想法重要”,但潜在含义是指“行动比不做重要”。

而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坚持,而是坚持得很好,但实际这件事毫无意义。

高手,从来都是三思而行。


06 结语


当你开始励志改变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想成就更好的自我呢?还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角色呢?


“成为你自己”,这句话你在之前应该听过无数次了。


今天算是明白了吧,不要盲目地成为某种角色。你的所有可能,都在你的“自我”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