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 || 千娇百媚--------中国古代那些仕女画大师(四)

 来来永胜 2018-12-18

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现宫中夕3女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


《捣练图》张萱·局部

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画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簪花仕女图》周防·局部


周防,生卒年不详,活动在代宗李豫和德宗李适时期(780804)。字仲朗,又字景玄,唐京兆(今陕西长安)人。出身子贵族,官至越州、宣州长史。他生性勤学不倦,好属文,能书,尤擅绘画。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佛道图像,尤以仕女画为突出,时誉满京师。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


《簪花仕女图》周防·局部

此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贵妇则肩披白纱,身着罗裙,右手挑起纱衫,左手招弄小狗。两人形成响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低眉顺眼。


《簪花仕女图》周防·局部

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远处还有一位身披自纱的贵妇,娉婷而来。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人物形象则丰腴肥硕,神态安闲。勾线劲细流畅,风姿毕现。设色富艳浓丽,显出肌肤的质感和服饰的轻薄。以写实的表现手法传达出雍容的情致。此图的衬景如玉兰、仙鹤、拂葆狗也反映了当时花卉。


《挥扇仕女图》周防·局部


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自然段落。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按纨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带,两手横扇,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第二段为“端琴”,凡两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协同解囊抽琴。


《挥扇仕女图》周防·局部


第三段为“临镜”,凡两人:一戴唐巾人持镜却立,一姬拥髻对镜,衣锦灿若。第四段为“围绣”,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团扇,倚绣床,支颐有倦态,两女对绣,第五段为“闲憩”,凡两人:一妃妆者背坐挥小纨扇,引颈远眺,另一姬倚桐凝伫,茫然出神。


《挥扇仕女图》周防·局部


五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嫔妃的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沉闷、空虚、无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


《宫乐图》·局部


图中绘体态丰肥、着华丽衣饰的十名仕女围长案而坐,或奏乐,或谛听,或啜饮,或顾盼,气氛闲适,帝立奏乐击板的侍案上陈碗、盘等精美器具,案下伏一狮子狗。从仕女披帛的着椎髻、花冠的发式特征看应是中晚唐贵族女5女的生活写照。


《宫乐图》·局部

采用细劲的铁线描,准确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和主从关系。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中仕女画创作的繁盛时期,产生了张萱、周防等擅长仕女画的杰出画家。本图体现了唐代仕女色精微,表现出丝织品绚丽的色彩和质感。或因传摹所致,惟人物形象稍显雷同, 是一幅优秀的传世作品。


《舞乐图》·局部


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礼臣(655702)墓。随葬屏风画共六幅,分别绘四乐伎、二舞伎,这是其中的一幅。图中舞伎发挽高髻,额描雉形花钿,红裙曳地,足穿重台履。左手上屈轻拈披帛,可看出挥帛而舞的姿态。右手残损。人物形象清俊,身材修长。线条流畅,笔法细腻,设色鲜丽浓艳。人物面部运用了晕染技法,表现出娇嫩的肤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有确切年代、在绢上描绘妇女生活的作品。


《弈棋仕女图》·局部


弈棋仕女图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为墓中出土的屏风画残片。屏风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又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


《弈棋仕女图》

贵女3发束高髻,额间描心形花钿,身着绯衣绿裙,披帛,手戴玉镯,作举棋未定、正在沉思状,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较高的绘画技巧。贵妇丰满的肌体,华丽的服饰,反映出盛唐时期以丰腴、浓艳为美的风尚。


《胡服美人图》·局部


此系残存的绢画。解放前由日本大谷光瑞的“大谷探险队”在阿斯塔那墓中发掘盗走。 应是屏风画残片。根据同期出土的记载文字,应作于704年左右。


《胡服美人图》

此残片上的人物为舞伎像。舞伎面颊丰腴,额描花钿,神态端庄,穿花团窠锦袖翻领胡服。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及妇女服装的流行时尚。此图与《舞乐图》,代表了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反弹琵琶图》壁画·局部


此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反弹琵琶图》壁画

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


《观鸟扑蝉图》(部分)壁画


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第二子,神龙二年(700)以雍王身份陪 葬乾陵,景云二年又追封为章怀太子。此图为李贤墓墓室壁画的部分,定名为“宫女观鸟捕蝉图”。


《观鸟扑蝉图》(部分)壁画

画面中间画一树,下有巨石,宫女三人,左边一宫女,左手似持一棒,放出一鸟,正在捕捉一蝉。但这里所选的二宫女,各自作态,似与观鸟捕蝉联系不很紧密。画面线条圆润流畅,带有典型唐代特征。


《国王与王后、大臣》壁画


此图原在新疆克孜尔第205窟,是阿阁世王传说故事壁画的供养人画像。现存割裂的画面,三个长方框格中,从左至右分别绘有:白皮肤的艾加塔夏秋国王,黑皮肤的王后以及面向左侧的大臣互夏克拉。


《国王与王后、大臣》壁画

人物面部丰满,柳眉樱口,颇似内陆唐画风格,惟眼窝处的用线和晕染,可略窥西域特征。冷涩、凝重的风格,古朴自然


《国王与王后、大臣》壁画


微信账号:guoshanghual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