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风日下是谁的错——《论语》学习45-46

 背后国文 2018-12-18

 八佾篇第三·五(4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钱穆译先生说:“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

杨伯峻译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傅佩荣译】孔子说:“夷狄还知道有君主,不像周朝诸国连君主都没有了。”

这句话可做二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强调夷狄即使有国君,但不明礼义,还不如诸夏即便国君亡了,但仍保有礼义。二是说夷狄也有国君,不像诸夏各国僭礼越权,把国君弄得好像不存在一样。两种翻译虽然意思相差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是在讲“礼”。这句话不知是孔子批评夷狄还是批评诸夏各国。根据前几篇的内容来看,孔子一直对诸侯大夫僭天子礼的事情愤愤不平,该篇是不是也在批判诸夏各国置礼制于不顾竞于僭篡。

我们看《论语·颜渊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孔子认为礼坏乐崩是一个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把礼一直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仅自己严格恪守,而且对学生、对身边的人、对执政者都大声呼吁礼的重要性。

孔子没有停留在口头上,他还怀忧国忧民之心周游列国,宣贯他的思想理论,希望提高统治者和民众素质,以期达到社会安定,人民和谐的目的。

现在社会上还有人批判孔子,我不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对他的思想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但批判他的为人,我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

 

八佾篇第三·六(4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钱穆译季孙氏去祭泰山,先生告冉有道:“你不能救正这事吗?”冉有对道:“我不能。”先生叹息道:“唉!难道泰山神会不如林放吗?”

杨伯峻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道:“你不能阻止吗?”冉有答道:“不能。”孔子道:“哎呀!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傅佩荣译】季氏将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不能。”孔子说:“呜呼,难道你们认为泰山之神不像林放一样懂得礼吗?”

里面讲到三个人物,季氏,三桓之一。冉有,孔子学生,这个时候是季氏家族的家宰。林放,前面提到,礼的传播者。

本篇也是围绕一个“礼”字来讲的,说这个季孙氏又僭越天子之礼,到泰山祭拜。孔子气愤不平,质问他的学生冉有为什么不纠正季氏。冉有无可奈何说不能。孔子喟然长叹道:哎呀,难道泰山山神会不如林放懂的礼吗?

孔子知道冉有无能为力,也知道季氏依然故我,他很愤慨,也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泰山山神对季氏的无礼能够拒绝,甚至惩罚和报应。

我们有时候看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多发发牢骚,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作一谈资罢了。没有谁站出来大声疾呼一下,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世间就是这样,真的猛士真的不多,来来往往皆庸人也,你是,我也是,“……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纪念刘和珍君》)大家都没有愤世嫉俗的忧国忧民之心,没有振臂一呼的勇士之举,有什么资格喟叹日下的世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