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远中国”学习激励制度 ——职业中学旅游专业学习创新模式探索

 张班级管理 2018-12-18

目前,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还是被称为“学困生”,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恒心和毅力。针对中职生这一学习现状,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创新管理模式——“志远中国”学习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职业中学学生克服“学困”现状。

这套制度建立在专业特点之上,是一种借力班级文化建设、结合旅游专业特点、用游戏化思维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创新制度形式。整套制度由建小组赚积分——游中国——扩版图——达成就五部分组成。

一、建小组,育团队。

将我所带的16旅游志远班,分成八个学习小组。先搞好小组建设,定出组名、组呼来凝聚团队力量。在小组内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在小组间引导学生相互竞争,彼此挑战,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营造良好氛围,为后续的几部分奠定基础。          

二、赚积分,赢筹码。

各组要通过课上表现、课后作业、技能练习等方面的考核来赚取积分。这些积分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的一个简单反馈,在“志远中国”学习激励制度中,更是作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筹码。根据我国各省的面积,同学们来支付本组获得的积分。一个积分对应一万平方公里,如河北省的面积约是19万平方公里,那么游历河北省需要支付19个积分。

三、游中国,开眼界。

各组支付完积分就获得了游历该省的资格,所谓游历是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这个省的简称、省会、重要旅游观光地、气候地形等旅游专业知识。组长分工,人人参与,完成游历。整个过程,从表面上看是同学们拓宽了知识面,实质上是全组上下为了共同分担游历展示任务,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尽展所能,提升自信。

四、扩版图,绘中国。

游历展示结束后,同学们便可在本组的黑白地图上将该省的区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月后比比看哪个小组的中国地图最漂亮。这样的可视化反馈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根据心理学中的蔡戈尼效应,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对于未办成的事总有极强的完成欲。一旦开启了游历之旅,同学们便会自觉绘制出整个彩色中国。潜移默化中,爱国主义教育滋养着同学们的心灵。

五、达成就,重契约。

“志远中国”学习激励制度还为同学们设立了十大成就,达成相应的成就同学们可以获得一些特别的奖励。如达成游历东三省的成就,全组就能免费外出参观一次。同学们为了获得自己心仪的奖励,全组会一起努力,有针对性地完成游历展示。此时,班主任只需及时兑现奖励,完成对同学们的契约引领。

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博物馆参观、校园赏花、涿州名人解说等一系列的旅游专业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好地效果。同学们从导游词写作到讲解方式,从心理素质到专业素养,都有了很大进步。学期末,16旅游志远班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习成绩领航班”的锦旗。“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远”——正如我们的班训所言,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应当胸怀天下,志远中国!

“志远中国”学习激励制度是旅游专业特色班级建设中的典范,体现了班主任的文化引领能力,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融合上的创新。结合本班的班情,巧妙地借助班级文化中的“志远”文化来创建,在中国版图上前进,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与旅游专业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第二,制度设计上的创新。不是单一化的赚积分比高低,而是建立了一个能使学生行为可视化的积分反馈系统,形象地激励学生自觉完成小组任务。设立不同成就,给予学生特别奖励,又巧妙地强化了学生学习专业的行为。第三,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分组PK、赚取积分、形象涂色、成就激励、收获特别奖励等趣味方式,吸引学生融入团队,主动参与,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正可谓一个“志远中国”,达成师生双赢,三个创新之处,引导志在四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