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刘耀兰图书馆 2018-12-18



  外治法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 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
  太乙膏 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千捶膏 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阳和解凝膏 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咬头膏 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此外,薄型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勤换;厚型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天调换一次。
  注意点:过敏。
  油膏 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金黄膏、玉露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
  金黄膏 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尤其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适宜。
  玉露膏 性偏寒凉,对焮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者效果较佳。
  冲和膏 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适用于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适用于阴证。

  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生肌玉红膏 活血去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经久不能收口者。
  红油膏 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 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
  疯油膏 润燥杀虫止痒,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
  青黛散油膏 收湿止痒、清热解毒,适用于蛇串疮、急慢性湿疮等皮肤焮红痒痛、渗液不多之症,或痄腮,以及对各种油膏过敏者。
  消痔膏、黄连膏 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脱出、赘皮外痔、血栓外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油膏应薄而勤换。如油膏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调制油膏。在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油膏宜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