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z开卷有益 2018-12-19

历史上的趣闻,你知道吗?

明成祖登基的第二 年,把北平改为北京,并开始作迁都北京的准备。把京城北迁 ,明太祖在世的时候就有这个打算。因为明朝初期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建都南京难以应付北方卷土重来的危险。现在,明成祖想到北京是自己的“老家”,就决定在北京建都。 永乐五年,他下令从全国各地征集大批工匠和民工,开始修建北京城 。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北京的宫殿是仿照南京建造的,但是比南京的更宏伟壮观。紫禁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内城,耗费的人力财力难以数计。工程历时十三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完工。第二 年,明朝正式迁都到了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明朝迁都以后,北京成了政治和军事的中心,可经济的中心仍然在南方。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官俸、军饷和宫庭糜费的需要,只好把南方的财物和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来。因此交通运输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时候,陆路运输全靠肩挑车拉,运输线长,时间久,耗费大。明太祖的时候,沿用元朝的办法,从海路运输。可海运的风险太大。一来海船常被风浪抵触, 二来沿海时常有海盗出没,船队也很不安全。这样, 靠海运供应辽东和北京的军需都非常因难, 更不用说还要供给大批官员和皇宫的各项需要了。于是,南北大运河就成了联接北京和江南的经济脉。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当时,人们把大运河分为南河、中河、北河三大段,北河中,从徐州北的茶城到临清的这段叫会通河。 元朝末年,会通河有些地方已经淤塞了。

永乐九年,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给明成祖上了一道奏折,说明会通河对国家的重要性。明成祖采纳了潘叔正的建议,下令让工部尚书宋礼负责调山东、直隶、徐州 民工十六万五千人疏浚会通河。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宋礼到了山东,首先勘察地形。那时候,黄河从河南兰阳向东南经徐州东流入海。从临清到济宁这段运河只有汶水的水可以利用。元代的时候,为了解决这段运河的水量问题,在汶水边的堤城筑大坝,使汶水南流,会合泗水,在济宁南注人会通河。又在济宁修-座 水闸,提高济宁以北这段运河的水位。由于济宁以北的南旺是个南北狭长的小丘陵,地势比济宁高出好几丈。所以,水向北流不动,反而向南倒灌。元代一直没解决这个问题,转运的漕粮数量很小。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宋礼察看完地形之后,反复思素着怎样才能解决汶水倒灌 的问题,常常彻夜难眠。他一边想,一边在纸上画,一连好多天 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这一天,夜幕低垂,宋礼借着烛光边看着地图,边俯案思考, 突然,门卫禀报有个农村老头儿前来求见,说他有疏浚运河的办法要和大人面谈。宋礼想,自己想了这么久,也没想出个办法,一个乡下老头能有什么好 主意?但转念一想,反正自己想不出个头绪来,叫他进来聊聊天儿,休息一下也好。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老头儿进来 后,宋礼瞟了他一眼,见他年约六十多岁,须眉皆白,身板硬朗,面如重枣,二目有神,心中不觉肃然起敬。宋礼问:“你有什么事 吗?”老头儿说:“小民本山野农夫,家住汶水边戴村,姓白名英。 见大人几天来察看汶水,想是在为疏浚运河的事费心吧?”宋礼一听这口气, 觉得老人似乎胸有成竹,就连忙让坐,又问:“老人有何高见?”白英说:“小民和乡亲们为转运官粮,备尝辛苦,都盼 早日修通运河。因此,在运送官粮的时候,常留心观察各处地势高低,河流走向。从这一带看,就数南旺地势最高,如能修筑大坝截住汶水,把水引到南旺来,沿运河分别向南北流去,南支流到济宁天井闸,北支流到张秋人卫河,粮船就畅通 无阻了。”宋礼听完,连连击掌叫好,说“承蒙指教,这正是我多 日苦思而不能得到的答案啊!”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白英的这个建议,就是著名的“南旺导汶”策。宋礼送走白英以后,连忙根据这个建议制订疏浚会通河的计划。由于白英的“南旺导汶”策非常切合实际,疏浚会通河的工程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运河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艰 巨的一段,水流顺畅了, 使大运河全线畅通。

大运河加强了明朝南北经济的交流,减轻了人民转运官粮 的痛苦。运河沿岸也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促进了明代社会经 济的发展。

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一位老农夫,你知道吗

“白英”巧治运河,充分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大家是不是也觉得明成祖迁都北京,应该感谢白英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