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东老档:郭牧师与育婴堂

 安东老王 2018-12-19
郭牧师与育婴堂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100多年前,一个丹麦姑娘远渡重洋,从遥远的北欧来到东方的边陲小城──安东。在异国他乡,她用自己的一生编织了一个真实的童话故事。
     这位丹麦姑娘的中文名字叫郭慕深,毕业于哥本哈根医科学校。1906年,26岁的郭慕深受丹麦基督教长老会的派遣,以一个传教士的身份来到安东,在八道沟风景秀丽的元宝山麓,同其他几个丹麦教友一起,开始了传教生涯。1907年,郭慕深开办了安东历史上第一所女医院──“安东基督教女医院”(即后来的丹东市妇产科医院前身)。此后,郭慕深发现在医院周围,经常有被遗弃的病残婴儿在此嚎哭挣扎,于是,她又于1916年在青龙街建起了一所育婴堂,除了拣回那些脆弱的小生命,还将流落街头的孤儿收在身边。为此,她四处奔波,募捐善款。1930年她又回到丹麦,将父母留给她的遗产全都带回安东,用于这所育婴堂。

     
  育婴堂收养的都是弃儿、病残儿和流浪儿。最小的只有一、两个月,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郭牧师养起奶牛,又雇了乳母,孩子们对这样的保姆叫“安娘”。孩子大一点后,郭牧师就安排他们在教会学校里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育婴堂里所有孤儿的名字都是郭牧师给起的,都姓郭,都是她的孩子,而孩子们都叫她“郭母”。每逢过年,为了抚慰孩子们心中的孤独,郭牧师就邀请院外的孩子来育婴堂和孤儿们一起游戏玩耍。临别时,分给外来孩子一些糖果,以示谢意。
     育婴堂的生活很清苦,饭菜粗糙,但能吃饱。到了年节尤其是圣诞节,才是孩子们的天堂,不仅有孩子喜欢吃的,还有盼望已久的圣诞礼物。在一张当年育婴堂的老照片里,一群孩子穿着舞蹈服装,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在庭院中表演节目,气氛欢乐喜悦。
     不知不觉中,孤儿们一茬一茬地长大了,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自立。郭慕深却由一个26岁的年轻姑娘变成了年愈古稀的老人。郭慕深女士终身未嫁,在这座育婴堂里,为安东的孤儿编写了整整44个春秋的真实童话,她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为这些苦命的孤儿遮风挡雨。

郭牧师与育婴堂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了育婴堂。郭慕深将育婴堂房产、奶牛以及数头羊都无偿地交给了政府。至今,丹东市档案馆仍保存着郭慕深亲笔写给安东市政府的移交书信。
     1950年,已届70岁的郭慕深,一个把生命财产毫无保留地都奉献给了孩子们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育婴堂的旧址今日犹在,当年,郭慕深牧师就是沿着一条弯曲的小径,每日从居舍走到育婴堂。驻足凝望,老宅依旧。居民杂院,面目全非。郭牧师临走前,就在这里搂抱着一群孩子痛哭不已,归国时,行囊里带着孩子们的照片。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丹麦传教士们在丹东留下的已近百年历史的丹国医院、教堂、三育学校、育婴堂和牧师旧居,这些造型独特、极具浓烈北欧风情的教会整套建筑群,历经磨难而幸免,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应该给以保留。
     如今,距离郭慕深来丹已经一百多年,这位令人敬仰的女士也早已作古,但她为丹东人民所做的一切却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怀念她,也祝愿她编织的美丽童话与那些建筑一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精神殿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