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山乡牛事

 昆仑冷月 2018-12-19

「散文」山乡牛事

娃,我把家里的牛卖了!”

“卖了?”

“嗯,卖了。”父亲的声音明显低沉了许多。

我知道牛对父亲意味着什么,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安慰他。挂完电话的那一刻,父亲用牛的那些画面便呈现在眼前。

我家处在山坳深处,山路崎岖,记忆中牛的主要用途是拉磨和耕田耙地。

牛圈背后就是露天磨房,磨房外栽有一排密密的竹子。说到磨房,其实也就是一块空地上放了一座石磨,用来磨面和磨玉米。村里还有石头做的碾子和碓窝,专门用来碾米和舂海椒。

磨面通常是一个院子的几家人一起磨,一家人磨面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少量的面还不够塞石头缝。谁家的面粉没了,都会向邻居先借点,到磨面时再归还。直到院里都没有了,便找个好天气,整个院子男女老少一起磨面。

「散文」山乡牛事

父亲从牛圈把牛牵出,套上枷柦(一种套在牛脖子上的木制农具,两端有绳子用于牵引后面重物),又用一件破烂衣服蒙住牛的眼睛,防止牛拉磨时转晕;爷爷从屋里拿出嘴笼子给牛套在嘴上,以免它拉磨时偷吃;母亲用高粱扎成的小扫帚仔细清扫石磨;奶奶搬出几张大簸箕,拿出漏面粉的箩筛,这种箩筛底部比筛米的筛子更细,更密;隔壁二爷也从家里扛来一根木杠子,木杠一端穿过石磨上的绳索,一端和枷柦系在一起。

一声“起走!”,磨就开始转了起来,麦麸和面粉不断从磨牙里徐徐下落。男人们在一旁抽烟,说些闲话,女人们有的一边不断往石磨嘴里喂麦子,一边清扫磨出的麦麸和面粉;有的在一边用箩筛箩面,麦麸留在箩子里等待再次被磨,面粉就漏在簸箕里,不是很白,但散发出阵阵香味,甜甜的,弥漫在竹林间。太阳从竹林穿透过来,形成缕缕光柱,留在地上的,像极了牛的脚掌,微风过处,竹影婆娑。

小孩子最喜欢在牛后面推木杠子,一边推,一边双手吊在木杠子下面荡秋千,让牛拉着转圈,这样的举动往往会遭来大人们的嗔骂。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村里有了粉碎机和磨面机,牛的用途就只剩下耕田耙地了。

耕田耙地是农村的俗语,而且在山区才有田和地之分。耕是用犁头把泥土翻松,耙是把泥土展平,所以不管田和地都要先耕后耙。

耕田耙地可是技术活,讲究人牛配合、人用犁与耙的娴熟。春叔有次借用别人家的牛犁田,那牛一开始硬是不让他近身套枷柦,好不容易找来青草哄着给牛套好,它又不走了。春叔在后面“起走,起走”的吼着,那牛就是不走,还转过头朝他咧嘴。春叔气极了,骂一句“你这畜生还给老子笑”,一黄荆条扫过去,那牛便使劲甩掉脖子上的枷柦,蹬蹬的跑走了。也有女中豪杰,使牛比男人还能干。

「散文」山乡牛事

父亲是用牛好手,用犁时,左手牵着牛绳,右手扶犁,一声“起走”,人牛就以同样步伐动起来。右手左右晃动以使泥土左右翻倒,上提下按以控制犁土深浅,中途需要停下,便吼一声“er”,牛就停下了。到了田尽头,一声“er、wa”牛就知道是先停再转向。一来一去,泥土在犁下翻飞,父亲又吼出一阵山歌,牛儿也哞哞的响应和,整个山坳就动起来了,小溪里流水哗哗着响,公鸡也喔喔的叫着,就连炊烟,也从农家的厨房里偷跑出来,溜到树林里捉迷藏。

太阳渐渐升高,父亲赶紧把牛牵到大树下吃草。一边摩挲着牛背,一边用牛梳子梳理牛毛,今天把你累了哈,父亲说话的时候,牛儿转过身用舌头舔了舔他的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