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已走过“师夷”阶段,将进入“制夷”阶段

 海纳和皮冬 2018-12-20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各界也正在对40年来的成果和经验进行表彰和总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是唯一保持连续的文明,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自豪的地方。但是,当前的中国并没有把自己的历史优势体现出来,发挥出来。因为当下的中国并未因为自身拥有最悠久的历史,最连续的文明,而培养出相应的历史观和观察问题的历史视角。

 

作为历史最悠久,文明最连续的国家,中国必须形成和拥有一套独特的整体史观、连续史观,并且以此为方法论和视角,去研判问题。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自己所拥有的历史和文明。

 

遗憾的是,当下的中国却置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不顾,而盲目地跟着那些历史短浅,文化粗劣的西方国家跑,跟着几乎没有历史的美国跑,而武断和无知地割裂历史,把本来漫长而连续的历史整体,切割成很多毫无关联,甚至相互排斥的若干阶段。这样就把中国悠久的历史化整为零了,中国历史的优势被抹杀,历史的真相被掩埋。

 

最典型的历史割裂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切割,新社会和旧社会的切割,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切割。在新中国的历史中,又进行文革前文革后的切割,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切割。以致最后,一提中国的经济建设,一提中国的当下,仿佛都是1978年之后这40年的事,与1978年之前的事无关,更与1949年之前的事无关。这样中国一部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就被切割到仅剩短短的40年。

 

很多人在批判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历史割裂”主义。

 

在整体史观和连续史观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始于1978年,而是始于1861年,不是40年的历史,而是117年的历史。没错,清末的洋务运动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起点。

 

要确认和坚守改革开放的初心,确认和坚守发展经济的初心,就应该回到117年前的洋务运动。要重拾中国已经消失多年的文化自信,也应该从洋务运动开始,因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正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消失而一起消失的。

 

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什么?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在回望历史和总结成绩时,中国必须回到这个初衷上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现在,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请不要再说中国是什么“新兴国家”、“后发国家”,请不要再把中国的经济成就说成什么“经济崛起”、“中国奇迹”,不要再说“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路”。而应该以洋务运动的初衷的视角去看问题。这些事都属于“师夷”。所谓的“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奇迹”的创造,都是“师夷”的成果。无论成果再大,都丝毫不值得去骄傲,因为我们是在“师夷”,一如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师夷”。我们“师”的是“蛮夷”,意味我们自身正在蛮夷化。我们“师”的越好,蛮夷化的程度就越严重。

 

“师夷”、蛮夷化是一种战略的退却,其目的是为了此后的战略进攻。退却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进攻才是目的。进攻是什么?就是“制夷”。

 

而“制夷”是两个层面的,一个是“体”的层面,一个是“用”的层面。在“用”的层面就是以暴制暴,以流氓对流氓,以蛮夷对蛮夷,以中国的流氓化去对抗西方的流氓,以中国的蛮夷化去对抗西方蛮夷。

 

但是,仅仅用的层面还不够,是无法消除流氓的,消除蛮夷的,也真正消除流氓和蛮夷,还需要在“体”的层面下工夫。西学是用,中学才是体。“中学”是什么?就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连续的文明的内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体”上“制夷”,就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做的教化蛮夷,“用夏变夷”。

 

时代的发展太迅速了,以致当下的中国似乎没有做好准备,甚至不敢相信,不敢接受“制夷”时代的来临。

 

或许是“师夷”的阶段持续的太久,以致太多的中国人忘记了“师夷”的初衷了。“师”着,“师”着,中国自己已经“夷”化而不觉了,甚至崇“蛮”媚“夷”了。蛮夷化、崇“蛮”媚“夷”以后的中国,就不再以蛮夷为蛮夷了,反而认为此前以蛮夷是蛮夷的观点是错误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100年前,很多中国人呐喊,中国需要醒醒了。100年后的今天,同样需要呐喊,中国需要醒醒了。100年前的呐喊,是喊中国去“师夷”,100年后的呐喊,是喊中国不要沉沦于夷化,而该去“制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