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改难?“杀手锏”来了~

 木水杉木 2018-12-20

整改“四项机制”的构建


所谓“四项机制”,是指整改难度分类评价制、问题整改专业负责制、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制、整改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四项整改举措,这四项举措共同作用于整改之中,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一)整改难度分类评价制

依据问题性质和整改难度,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分为五类,进行分类评价,明确整改完成标志和时限,为分类考核提供依据。五类问题具体包括:

1.限期整改类问题。是指可以完全整改的问题,需被审计单位立即整改,或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处理意见,制订针对性整改计划,限定整改时限,按进度完成整改。如追收资金资产、调整相关账目、补缴相关税费、清算互占资产、结清债权债务、完善相关手续等。

2.加强管理类问题。是指未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制度办法所导致的问题,需在今后的管理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

3.体制机制类问题。是指因行业惯例不适应、公司系统管理体制未理顺、工作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今后还可能继续发生的问题,需在今后的管理中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自身努力,弥补体制缺陷,不断降低问题发生的频率,待相关体制机制健全后不再发生。

4.重点整改类问题。是指整改难度较大,但通过内部政策支持、资源供给,可以整改的重点、难点问题,需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集体研讨,制订针对性整改方案,出台扶持政策、给予资源支持妥善处理。

5.历史遗留类问题。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已无政策依据、很难清理处置的问题,需外部政策发生变化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择机处理。

通过对问题进行难度分级评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整改时限及整改进程,便于对整改过程进行精细化跟踪与管理,促使整改更科学、更规范。

(二)问题整改专业负责制

一是由业务部门组织整改,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整改力度明显提高。二是由业务部门重新界定问题性质,更能抓住问题实质,也能充分结合公司实际,问题定性也更为准确。三是由业务部门明确整改政策,下达整改要求,政策统一,措施一致,体现顶层设计的管理理念,便于共性问题全面整改。

(三)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制

在问题整改发起阶段。将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问题整改台账,并初步进行问题编号,确定整改责任部门,界定问题整改难度,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分专业向各整改责任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征求意见。由于分专业、分类别形成问题整改台账,保证了问题整改意见更贴近实际,更便于操作,同时能实现业务部门对问题的横向监管、审计部门对问题的纵向指导,更有助于问题的彻底整改。

在整改实施阶段。被审计单位对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问题整改台账,按要求开展整改工作,按月填报整改进度。加强管理类问题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强化执行、严加考核等手段,切实规范管理,消除“习惯性违章”;限期整改类问题通过完善手续、收缴资金、调整账务等手段,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机制体制类问题通过自身努力,弥补体制缺陷,不断降低问题频率,杜绝问题再度发生;重点整改类问题公司领导亲自负责,组织研讨,寻求政策与资金支持,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组织整改;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跟踪分析政策变化,创造条件,妥善处置。

在问题整改完成阶段。按照整改确认注销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发起问题整改确认注销流程。收集问题整改佐证材料,填写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单,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加盖单位公章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问题整改责任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收到基层单位上报的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单后,从专业管理的角度,审核确认问题整改情况。不符合专业管理及整改要求的,退回所在单位继续整改;符合专业管理及整改要求的,加注确认注销意见,并经分管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确认后,送审计部门办理确认注销手续。审计部门从依法治企及公司综合治理的角度,审核确认问题整改情况。不符合整改要求及依法治企规定的,退回问题整改责任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继续整改;符合整改要求及依法治企规定的,办理确认注销手续,并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实现审计问题整改一项、确认一项,注销一项、统计一项。

(四)整改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

利用定量数据来评价整改质量,将整改工作质量划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较差、很差),出台具体详尽的评分标准,计算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综合整改得分,从而确定每个单位整改的等级情况。此外,公司将整改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个等级,并将整改缺陷认定情况纳入每个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之中。

业务主管部门和问题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问题整改第一责任人,对整改工作负首要责任。充分利用纪检组长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同业对标、业绩考核等平台和手段,采取例会通报、配合工作考核和重点工作督办等方式,强化整改考核与责任追究,促进问题整改规范。




整改“四项机制”的保障


一是借助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平台推动问题整改。定期召开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听取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整改事项,通报考核问题整改结果,保障审计整改有效发挥作用。

二是实行审计整改谈话制度。将问题整改纳入纪检组长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的重要内容,约谈问题较多或整改进展缓慢的单位,要求审计整改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说清楚”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承诺整改时限,约谈内容的贯彻落实结果一并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三是搭建同业对标管理平台。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审计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树立标杆单位,总结典型经验,定期通报落实情况,营造机制有效落实、问题规范整改、业务依法依规的文化氛围。

四是推行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公示制度。审计部门采取恰当方式,在公司内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公示,使整改“公开化”“透明化”,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和关注之下。

五是建立整改责任追溯问责机制。将评价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考核以及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挂钩,并建立整改责任追溯或问责惩戒等“硬约束”机制,即严格依据问题整改确认注销情况,考核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业务部门绩效考核,以考核促整改。对机制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积极、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的领导责任及有关主管部门、责任人员的管理责任。

六是建立信息系统保障。(1)通过系统自动下发整改通知书(整改问题),利用EXCEL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2)被审计单位通过登录系统接收整改通知书;(3)被审计单位上报整改方案;(4)被审计单位通过系统上传问题整改进展;(5)整改完成的问题,通过传递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单,发起问题整改确认注销流程。收集问题整改佐证材料,填写问题整改确认注销单,传递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上级主管部门确认整改后,传送审计部门办理确认注销手续。审计部门从依法治企及公司综合治理的角度,审核确认问题整改情况。不符合整改要求及依法治企规定的,退回问题整改责任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继续整改;符合整改要求及依法治企规定的,办理确认注销手续并完善问题整改台账。

(作者:吴晓斌  张瑞  梁春丽,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