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木香草堂 2018-12-20

文/浮尘 

人生经常面临选择。敢于选择,善于选择,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素质。遇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

曾有一位学者去一所中学调查,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回答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时,这些学生几乎异口同声: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而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9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

这个调查结果的确让人担忧:缺乏自主性,缺乏独立生存的意识,不注重自我选择,成为时下孩子们的通病。孩子生活在由祖父母和父母构建的没有风雨的温室里,是抱大的一代、“哄大的一代”,集体“缺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看看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在生活中,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吃什么、什么时候吃;穿什么、穿几件;上学有人送,放学有人接……等等,全由父母安排得天衣无缝,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有的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按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而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素质、兴趣,妄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孩子像捏泥人、捏面人似的强行塑造。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体验更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当孩子对父母的包办和安排不满意或有抵触情绪时,父母总是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说的做,准没错。完全是一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面还多”的理论。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当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取向时,自然只能是回去向父母讨答案,遇到困难时,也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否立得住脚,是很让人担心的。

孩子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在自主选择时,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让他们选择,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权,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当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能只顾跑前跑后,仿佛要解决的是自己的事,责任都在自己身上。而孩子却泰然处之,甚至毫不领情。这样的处理方式效果如何,自然可想而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启发孩子,认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案。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不无裨益的。同时,在选择过程中,又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

孩子终归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开拓比父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体验选择的滋味,他今后又怎么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呢?作为父母,不能总考虑把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妥当,而应该像老鹰一样,尽早让孩子独立迎接风雨的挑战,磨砺双翅,真正成熟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