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型、学者型过气了,该打情怀型、亲情型牌了!

 anyyss 2018-12-20

前些年,“精英型”一直伴随着职业化、专业化改革被不断提及,但啥叫“精英”?也没个标准,后来,人为地划了一个39%的圈,员内精英,员外不精。

精英还不够精,为了精中选精,又出现了比如专家型、学者型等名号,随着几个“学者型”人物的落马,现在学者型几乎成了学问强、人品差的代名词,再说谁是“学者型”真要谨慎了。

现在又开始打情感牌,比如“你办的案不是案,是别人的人生”。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你可以扒拉一下,在医疗界早就有人说过“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样的,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这样的话。

然并卵,众所周知,这几年医患纠纷逾演逾烈。

教育界更是很早就提出了“要把每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样的口号,实际上可能吗?前段时间不就有家长因为辅导女儿家庭作业被折磨疯了,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谁家的儿媳谁带走”的感叹。

才一个女都这样了,一班几十个学生,每年几十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子女,还不把老师给逼疯了才怪。还是家长会上老师经常讲的那句话,不中听,但实在——“我每年都有几十个学生,我输得起,但你只有一个子女,你输不起!”

说白了,不就是谁的人生谁负责,我不是你爹妈,我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走错路,那就是原地踏步的人;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说错话,那就是只讲感情的人。感情有远有近,有血亲有姻亲,有友情有爱情,“带着感情办案”还不够亲,有人又提出了“当事人是父母”、“法官(检察官)妈妈”这样的口号。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非要把当事人搞成父母、子女,就有点扯淡了。

据说,那个提“当事人是父母”的人物,因为有当事人信访不接待,当事人在门口大喊“你不是说当事人是父母吗,今天你爹妈来了,你怎么见一下都不敢?”

至于“法官(检察官)妈妈”,在过去确实创造不少神话,拍摄了不少照片,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少审成了最容易“建功立业”的岗位。

实际怎么样呢,之前的推文中就提到了“法官妈妈”蒋庆,少年犯“儿子”刚出狱,就向她伸手要钱,没有给,被“儿子”给杀害了。

西方有句谚语:和马车保持五码的距离,和马保持十码的距离,和大象保持一百码的距离,和恶人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

当然,干法律这个活,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法律人就是摆渡人,你所能做的,就是在摆渡的时候,尽量让船平稳,不得不陪他走过河中间这一段“人生”,至于此岸与彼岸,哪个是他的“人生”选择,你管得了吗?

带着感情办案?我就问你怎么带,情感是要外露的,你对着原告笑一下试试,被告马上就会怀疑你不公,没有一个法官、检察官应该是感情浓烈、喜形于色的,甚至你明明知道他在扯淡,也要不温不火地假装倾听。

再说说“换位思考”这事儿,听起来没毛病,但做起来呢?你和谁换,和原告还是和被告,要知道他俩根本就不在一个位置呀!如果你真和其中一方换位思考了,那不叫公正,叫屁股坐歪了。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符合他人的胃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符合所有人的胃口呢。如果说感情,你只需要热爱法律事业,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热爱你所做的事,相信你所做的事,就够了。

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