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癌预防太简单,如果患上实在冤!

 中正书法工作室 2018-12-21

  尽管人类在与肿瘤抗争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战果,但不得不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扼住肿瘤的喉咙,做到真正意义、绝对意义上的预防。就像不吸烟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得肺癌,不食用腌渍烧烤类食物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得胃癌一样,我们的预防“赌”的是一种概率,而很难做到彻底隔绝。

  但是,有这么一种癌症,只要你做对了一件事,就可以有效避免它的发生。

  它的名字叫做结直肠癌,而这件事就是肠镜筛查。

       虽然同属癌症家族,但各个成员性格脾气迥异,结直肠癌就属于简单迟钝的那一型。简单是指发展套路单纯,迟钝是指发展速度缓慢,这两者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直白简单的前世今生

  结直肠癌最容易预防的根本原因是:发病机理明确。

  和其他很多肿瘤扑朔迷离的形成演化进程相比,结直肠癌的发展套路简单,前世今生可谓一目了然——8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性,进而做到与肠癌绝缘。是不是简单到想哭?

  我们先来看看肠息肉是个什么样存在?通俗地说,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一个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小至芝麻、绿豆,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

       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几种。这当中腺瘤很容易会恶变,但遗憾的是腺瘤在肠息肉中占了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对于家族性肠息肉患者来说,如果放任不管,70岁以后腺瘤性息肉几乎100%会癌变!

  这组数据固然让人不寒而栗,但只要在癌变前及时处理掉这些息肉、腺瘤,就相当于拆掉了这颗定时炸弹。因此,结直肠癌的预防是简单易行且卓有成效的。

  迟疑缓慢的发展历程

  不要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结直肠癌容易预防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把清了它发展演变的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展较缓慢。一般来讲,结肠腺瘤的发生到演变为结肠癌需要5年至10年的时间,具体看个人体质,这个漫长的过程为我们及时发现并阻断它的进一步演变恶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这么说来,结直肠癌在“恶贯满盈”的肿瘤家族,真的算是良心典范了。

  尴尬但有效的筛查方式

  几乎各种肿瘤都有相应的筛查方式,但多数时候筛查无法实现预防的目的,其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治疗已经存在的肿瘤。

  但是,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筛查同时也是一种预防。这种神奇的筛查方式就是经肛门探及肠道的电子结肠镜。在内窥镜检查下发现息肉并及时切除,就可以有效避免肠癌的发生。

  因此,电子结肠镜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手段。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种尴尬且略痛苦的检查保持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和拖延。正是因此,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惨剧一步步变成血淋林的现实。换句话说,结直肠癌患者其实是世界上最冤最屈的癌症患者。患上这样的疾病,多半要归结于自己的拖延或无知。想到这里,总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电子结肠镜检查吧。

  结直肠镜检查虽然有点微难受,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正常的成年人都可以耐受。

  如果你实在害怕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疼痛,那就来天津欧亚肛肠医院吧,我院引进了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设备,并且是由我院院长曹培华亲自操作,曹院长经验丰富,全面解决您的恐惧和疼痛感!让您在浅度睡眠中安全舒适的做好肠镜检查!并且我院采用大肠水疗仪器清肠,还避免了您喝泻药的痛苦。

  那具体什么是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呢?

  通俗点说,就是在专业的麻醉师帮助下,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肠镜的检治。并且麻醉师会全程监控检查者的心电呼吸,让患者在安全、舒适、无痛的状态完成肠镜检查。

  过程:把细长可弯曲的肠镜仪器,从肛门口插入,直到结肠、大肠,仪器上附带的摄像功能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肠道情况,详细分析出病种及轻重程度。

  以下八类人群应及时做个电子结肠镜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的人群;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后每3年再做一次。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应做好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3-5年查一次。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