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憄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如冰释水 2018-12-21

建树道德事业的功绩不可能被夺去或拔出胸怀道德事业业绩不会被道德遗忘道德事业的建树,成就其子子孙孙无穷繁衍建树道德功得于身,德性就会使自己清楚显明建树道德功得于家,德性就会使家庭生活幸福建树道德功得于,德性就使乡里长久安乐建树道德功得于国,德性就会使国家昌盛建树道德功得于天下,德性就会使天下大同。所以,用自身的道德修养程度反省自己;以自家的道德修养程度反观全家;以自乡的道德修养程度察看乡里;以国家道德修养程度检查国家;天下的道德修养程度察看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现状的原因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呢?就是这样以其道德功德的建树程度为依据

人生在世,建造什么样的的事业是能够让后世永远传颂?什么样的事业能够让人永远的怀念?泰山虽至高至厚,但总有崩毁的时候;大海虽至深至大,难有不被夷为平地之时;所以有形的事业虽坚固而难久。天地生人,赋人以气为性,赋之以理为命,理气常常抱一,性命不能分离。理气常抱,虽身死理气不散,此理此气‘语小莫载,语大莫破’它就是‘道’,它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宇宙;先辈云:“中土难生,人身难得”。此理气不散,能复归人间,应是一般之理吧。(此道理书上没有,‘老子’没讲)。此理此气归附于道,同于道,称之为德。德永存于道,所以建德的事业,是永久存世的业绩。

德,同于道。德行天下,民众无不敬仰。道同天地之广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于天下,其恩泽可流于万世,虽日久而不能泯灭,虽时易而不能变迁,天下民众无不以建德以为追求。建德之人,修为程度各不相同,小可养身护家,大可功盖天下。人若能立道抱德,自身不拔不脱,就可与天地共长久,可以造福于天下,流传万世。如此恩德,百姓不忘;子孙后代皆心存崇敬,不忘其德,香火供养,祭祀不辍,以承其德。《诗》曰:“世世子孙,勿潜引之。”孔子赞舜之大孝曰:“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足见德至无疆,子孙后代百世万古不绝,祭祀代代有人。语云:“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之子孙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至于大德垂之永久,虽亿千万年,而子孙继继绳绳,愈悠久愈繁盛,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这就是德性的回报吧。

一个人能够尊道贵德,德性的回报就会让其健康成长;一个家能够尊道贵德,德性的回报就能恩庇其家人及子孙后代;一个地方能够尊道贵德,德性的回报就能保这个地方长久安乐平和;一个国家能够尊道贵德,德性的回报就能使国家国富民丰;天下都能够尊道贵德,那就进入了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了。

所以,要以自身尊道贵德的理念去修养自身的德性;要以全家尊道贵德的理念去修养家人的德性;要以全乡尊道贵德的道理去修养乡民的德性;要以国家尊道贵德的理念去修养国民的德性;要以天下尊道贵德的理念去修养天下民众的德性。我就是从这些道理中知道了天下归于大同的道理呀。

这一章主要讲述道德的建树是功盖天下的事业,道德功德的建树程度,决定了身、家、乡、国、天下的命运和发展。论述了道德功德的建树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