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横四海——蒙古帝国(6)

 陆一2 2018-12-21


上次讲到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由于蒙哥的死而中止了,那么蒙哥是怎么死的呢?

孟珙其人

要说蒙哥的死,必须先讲一个人——孟珙。孟珙,一位才能如此之高,功劳如此之大,但名声是如此之小的南宋英雄。孟珙出生将门,祖父是岳飞的部下。二战时,德国曼施泰因元帅被赞为机动防御大师时,他却说是跟孟珙学的,孟珙才是真正的“机动防御大师”。

当时,蒙古要求南宋跟他们一起两面夹击灭金国。南宋皇帝不敢不答应,便派将领孟珙带着一小部分军队配合蒙古人攻打金国。此时的金国非彼时金国,金国皇帝被追杀得四处流窜。最后逃到蔡州(今天的河南汝阳),蔡州城墙很坚固,蒙古人都没有打下,孟珙却打下来了,将金哀宗分尸两半,一半给了蒙古人,另一半拿去面见南宋皇帝复命。


孟珙立下不世之功,雪了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英烈复了仇。

蒙古亡金之后,便调转枪口连续对南宋发起进攻。孟珙便机动防守,驻兵襄阳(没错,就是郭靖黄蓉夫妇坚守的襄阳😘),利用水路可以方便到达长江上的其他城池。蒙古人打哪里,他就在哪里防守,并且多次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队。于是蒙古和南宋僵持不下了。


后来孟珙又主持部署了四川的防御体系,四川的防御体系将在后面发挥重大作用,蒙哥栽跟头就栽在这里,后面再讲。


但南宋末期跟历史上其他王朝一样,将领越是名气大的,皇帝就越猜忌,孟珙遭到昏君的排挤,51岁便忧愤而死,南宋的顶梁支柱断了,南宋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蒙哥南下

回头再来讲蒙古。蒙古人虽不善水战,但寻常江河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如果有树,他们可以造木筏;没有树,他们可以杀牲口,做皮伐。可是长江却是一道天然屏障,不易渡过,想当年曹操想过也没有过去,何况蒙古人呢?水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如同骑马一样,需要从小训练。南宋军队的长江防线十分坚固,有着强大的水军支持,蒙哥带领的陆军难以攻克。

正面攻击,打不过南宋,有人给蒙哥出了一个主意:绕道四川,从西面去攻打南宋。于是蒙古人居然就把强悍的西藏人给征服了,然后穿过土蕃诸国所在的青藏高原来到了大理,准备进攻四川。

而从南宋这边来看,蒙古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南下,先后消灭了西夏和金国,王朝已危在旦夕。当时的情形是,欲保南宋,必保四川;欲保四川,必保重庆;欲保重庆,必保合川;欲保合川,必守钓鱼山。

因此出现了蒙古人没都没有想到的南宋这块到嘴边的肥肉,却是异常的难啃。

攻打四川

为什么难啃呢?诸葛亮说过,自古入川,攻心为上,奇袭为中,强攻为下;沿江为上,穿山为下。意思是:攻打四川,让他们直接投降是最好的办法了;如果能出其不意,也是不错的;如果非要强攻,人数多也可以攻下来,但损失会大。蒙古人本来就谁都不令,因此就偏偏用了下策——强攻四川。

此时主持蜀地防守的南宋官员叫余阶。余阶足智多谋,治理蜀地八年,让这里很殷实富足。同时,他在率兵抵抗蒙古的过程中没有败绩。在余阶的努力之下,四川成为南宋最坚固的边墙。

川内的要塞许多都在山顶,最大的软肋是水源和士气,而余阶却巧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在城内修建大小池溏来接雨水,池溏里还可以养鱼,这样吃喝都不愁了。他还把守城士兵的家小都接进城里,吃公家的饭。这样,一旦蒙古来进攻,如果城守住了,家小能活着;如果失守了,那么嘿嘿自己脑补吧!


由于川内各城池的坚固设防,蒙古人不得不经常进行攻城战,于是蒙古军队经常损失惨重,这是人口有限的蒙古人不能承受的。

上帝折鞭

在这些坚固的城中,有个名垂千古的城——钓鱼城(在今天重庆合川),又称上帝折鞭之地。为什么叫上帝折鞭之地?西方人不是管蒙古人叫上帝之鞭吗?那么上帝折鞭之地的意思就一目了然啰。那么,又为啥叫钓鱼城呢?因为这座山非常难攀爬,周边悬崖几乎是垂直的,如果一个仙人坐在山顶钓鱼,那么钓鱼线可以直垂到山脚。余阶和他的继任者王坚把山顶削平了,建成要塞。

此时蒙哥率领的蒙古大军直扑钓鱼城,他没想到在这座小小的山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硬仗。由于山路狭窄而崎岖,攻城的蒙古士兵不可能一拥而上,只能分波进攻,这下就是化整为零往南宋枪口送。山下堆满了蒙古士兵的尸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之战。

面对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有人劝蒙哥绕开钓鱼城,可是骄傲的蒙哥哪里听得进去呢?怒火中烧的蒙哥亲自到前线督战,非要攻下这个小小的钓鱼城!而一块石头,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钓鱼城中不知道哪位士兵用投石机投出的石头,结果正好砸中蒙哥面门,有的说蒙哥当场被砸死,有的说蒙哥被砸成重伤不久去世,总之上帝之鞭就就这样折掉了。


蒙哥死后,钓鱼城后来又守了二十年没被攻破,直到南宋灭亡,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决不伤害城中百姓,钓鱼城这才弃城降了元朝。弃城后,没有一个乞求讨饶,守城的几十名军官更是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忽必烈继位

蒙哥意外死在钓鱼城下,他正值壮年,还没来得及安排继承人,因此有了前面讲的旭列兀从大马士革撤军回去争夺汗位纵横四海——蒙古帝国(5)。一场汗位争夺在蒙古人内部血腥展开。最终,蒙哥的二弟忽必烈胜出。

 

忽必烈的眼光与胸怀,不亚于他伟大的祖父成吉思汗。忽必烈兴建元大都,这是北京作为全国首都的开始,并且他在元大都正式称帝。

襄阳失守

忽必烈南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襄阳。襄阳地处战略咽喉要地,极其重要,因此城墙坚固(从现在古城墙来看,最厚处至少达六七米),更何况咸阳城内还有“郭靖”和“黄蓉”在等着蒙古人。在元朝建立以后,大批汉族官僚和将领投靠忽必烈,他们帮助蒙古人完善了战争机器。汉族降将更帮助蒙古建立了强大的水军。这里将爆发一场难以想象的血战。

当时守襄阳城的将领是范文虎和李庭芝。范文虎是一个会推卸责任的人,最牛的是,此人一生中从未打过胜仗,但却总是升官。李庭芝有真才实学,但却受制于范文虎。在范文虎的指挥下,南宋水军大败一场,长江防线襄阳城被蒙古攻破。南宋政权败局已定。范文虎投降的蒙古,在蒙古那边也混得风生水起的,后面忽必烈征日本时他还将出场。

最后抵抗

一个王朝快灭亡时,主角少不了昏君奸臣,同时也肯定忠臣。比如后来李庭芝兵败被擒,不屈而死。文天祥也兵败,不屈而死,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还有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南宋的最后小皇帝,在广东沿海做最后的抵抗,后来在崖山海战兵败,带着小皇帝逃到海上。最后没有办法,陆秀夫背王投海。

好了,南宋灭亡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讲讲忽必烈东征日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