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如此艰难?

 where5 2022-08-14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首先是地利、其次是军队、第三是经济,这三者是南宋足以抗衡蒙古大军的主要原因。
至于天时,天时在蒙不在宋,蒙古人掌握主动,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说什么时候不打就什么时候不打。
至于人和,从北宋到南宋,人和就从没在过宋朝,北宋和南宋一直都是自己人玩自己人,而且玩得很开心,然后把大家都给玩死了。
Image
但战争是双方博弈。
所以,你不能说南宋有了地利、有了军队、有了经济,就一定能够扛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
蒙古方面也有原因。结合南宋的优势,重点谈一下蒙古灭宋之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及难在什么地方。
  • 第一次,打错主攻方向
第一次攻宋之战,从公元1235年打到公元1241年,史称窝阔台攻宋之战。
公元1234年,南宋端平入洛,为蒙古开战提供了口实。公元1235年,窝阔台大汗下令三路蒙古大军攻宋:
第二子阔端率西路军攻四川,波及今天的甘肃东南、陕西南部以及四川,具体说就是走西线,从陕西、甘肃往四川打;
第三子阔出率中路军攻京湖,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与河南一部,具体说就是走中线,从河南往湖南、湖北打;
宗王口温不花率东路军攻两淮,即今天的江苏、安徽以及河南的淮河南部和湖北的东部地区,具体说就是走东线,从河南往长江边上打。
Image
窝阔台有意立第三子阔出为太子,所以中路军是主力,而中路就该是主攻方向。但蒙古人从来不讲什么主攻、辅攻,而是多路并进搞竞赛。所以,事实上,西路军打成了主攻方向,四川战场打得最惨烈。
先说京湖战场。在这里,之前投宋的金朝兵将成了墙头草,纷纷转投蒙古人。所以,南宋开局就在送人头。但南宋却派了一个最强打野。这个人就是孟珙。孟珙的一通神操作,彻底把蒙古大军给打蒙了。
蒙古人本来已经突破襄樊、剑指江陵,首次饮马长江。但孟珙一出手,蒙古人却怎么也拿不下江陵、过不了长江。甚至,孟珙还打出了防守反击,硬是收复了襄阳、樊城等整个荆襄地区。如果不是两淮和四川战场牵扯,孟珙所部大有重演岳飞北伐之势。
再说两淮战场。如果四川战场属于远端塔、京湖战场属于中间塔,那两淮战场就属于高地塔。蒙古人一旦突破两淮,就可以直接爆水晶、端掉临安。在两淮战场,蒙古人的走位也相当风骚。口温不花把主攻方向定在了光州、黄州一线,从今天的河南潢川往今天湖北黄冈打。这条线恰在两淮战场和京湖战场之间。一旦占领黄州,南宋的长江防线就被拦腰截断。而就在这个危机时刻,南宋又派出了最强打野孟珙,率兵驰援黄州。然后,蒙古人再一次被打到没脾气。随后,蒙古大军只能从淮西转向淮东,出击安丰军,即今天的安徽寿县。
Image
安徽虽然没有孟珙,却有杜杲。如果孟珙是机动防御大师,那杜杲就是固定防御大师。任你千军万马来,我自归然不动,什么城都能守、什么城都能守住。所以,蒙古人穷尽各种手段攻城,也没能攻下安丰。因为在安丰迟滞太久,所以南宋有充足时间调兵遣将,最后竟对蒙古人搞起了内外夹攻。转过年来的1238年,不甘失败的蒙古大军再次兵临两淮。马步军都元帅察罕举兵80万大军蜂拥而至,首攻庐州。因为安丰之战打得好,所以杜杲升官了,正好升任庐州知州。于是,蒙古人遇到了老对手,而结果就还是老样子,顿兵坚城之下而一无所得,甚至还被杜杲打出了防守反击。宋军冲出庐州,火烧蒙古人的攻城器械,甚至还追出去几十里。
最后说四川战场。四川战场打得最惨烈。蒙古人从北打到南、又从西打到东。南宋四川四路,除夔州一路及泸州、果州、合州等少数几个州外,其他五十四州皆被攻陷。所以,窝阔台攻宋之战,四川相当于被蒙古人拿下了。接下来,蒙古人当然会考虑如何从四川顺江而下,打穿南宋的长江防线。
四川打得这么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就是一个坑货,一通瞎指挥,把精兵强将全给坑死了;二是四川的防御力量太弱,而蒙古人的力量又太强。鼎盛时期,南宋四川战区拥兵十余万、战马一万五千匹;但蒙宋交战的时候,兵力竟下降到七八万、战马也不足五千匹。而蒙古人呢?第一次,来了十余万;第二次,号称五十万。因此,这仗就没法打。
四川一失,南宋京湖战场就要承受来自四川的压力。所以,最强打野孟珙在收复荆襄的同时,还要派出军队封堵蒙古人出川。于是,京湖战场的防守反击就没法大打,因为要分出兵力和资源在川东和两湖地区构筑防线。同时,南宋还得想方设法从蒙古人手中收复四川。
这肯定是一个危局。但就在南宋苦战之时,窝阔台竟突然去世。于是,蒙古大军就像潮水一般退回草原。大蒙古国要重新选大汗。内部矛盾成了蒙古人的主要矛盾,南宋之战以及同时期的蒙古西征也就不再重要。
此次攻宋之战,蒙古人继续其一贯风格,即:不设主攻、诸路竞争;谁抢出缺口谁就是主攻。抢得结果,就是四川成了主攻方向。而蒙古人在京湖、两淮战场却一败涂地。
但是,四川这个主攻方向毫无意义。因为四川属于远端塔。拔掉一座远端塔,威胁不到南宋根基。同时,四川还是一个封闭盆地,不仅很难进去而且也很难出来。当蒙古人还在京湖、两淮胶着苦战的时候,却有几十万友军陷在四川盆地出不来。
Image
  • 第二次,选错主攻方向
第二次攻宋之战,从公元1253年打到公元1259年,史称蒙哥攻宋。
如果第一次是打错了主攻方向,那这一次就是选错了主攻方向。蒙古人再一次猛攻四川。而且,四川一路还是蒙哥大汗亲自领兵。
攻破南宋的京湖防线,南宋的整条战线就被拦腰截断。而攻破南宋的江淮防线,南宋的首都临安就唾手可得。既然是这样,那蒙古人是不是傻?非要跟一个四川远端塔过不去?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淮防线,的确距离首都临安最近。但蒙古人知道这里是要害,南宋人自然更知道这里是要害。所以,两淮防线的兵力最为雄厚。为啥能在两淮打出里应外合、能在两淮打出防守反击?因为南宋兵多啊。
那四川呢?四川不重要,所以南宋的四川防守自然最薄弱。
同时,在蒙宋正式交战之前,蒙古人就曾兵临四川,做了前期踏勘。相比两淮和京湖,蒙古人对四川最了解。而窝阔台攻宋之时,四川绝对称得上天府之国,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四川就是一个宝藏。防守最弱、地形熟悉,关键是还有钱。于是,四川就被打成了主攻方向。
第一次攻宋之战,四川被蒙古人撕开了口子。所以,第二次攻宋之战, 那就继续从这个口子往南宋输送暴力。拿下四川之后,蒙古人就可以复制西晋灭吴的壮举,把长江当成高速公路,然后顺流而下、扫荡南宋。
那江淮呢?
既然南宋的江淮防线最不好打,那索性不打了。等打完长江中上游,再以得胜之师去收割长江下游,这就是摧枯拉朽。
为了锁定四川胜局,蒙古人将人类战争的想象力发挥到极限,将自己所擅长的迂回战术搞成了迂回战略。蒙哥大汗派二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率兵从四川的西部边缘,绕道云南进攻大理国。拿下大理国后,再以云南为基地,进而向四川和两湖发动进攻。这个战略大迂回,硬生生地迂回了几千里。
Image
对此,有人说这是战争大师蒙古人的不世杰作。而实际来看,这就是战争的行为艺术,形式大于意义,甚至毫无意义。因为成本太高。蒙古隔着南宋远征大理,前后历时7年,士马死者数十万,而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两万。你有这个力量,直接搞南宋的京湖和两淮,成不成?关键是风险系数太高。南宋但凡猛一点儿,就能对这支包围南宋的远征军来个反包围,然后一套动作带走。
所以,公元1257年总攻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是西、东、南三路进攻,以期形成东西并举、南北夹击的局面:
西路攻四川,由蒙哥大汗亲自挂帅,拿下四川后再向京湖进攻;
东路攻京湖,由塔察儿领兵,直接硬冲南宋的京湖防线;
南路则从云南向广西、湖南出兵,出击四川和京湖,但主要还是京湖。
三路大军的会师地点是鄂州,在完成会师后,蒙古人将顺江而东、直取临安。
这是蒙古人的铺排,那南宋方面呢?
第一次蒙宋交战,南宋在四川吃了大亏。整个四川战区,相当于被蒙古人用刀剑给犁了好几遍。所以,南宋君臣立即把四川防务上升为头等军国大事。宋理宗直言:今日救蜀为急,朕与二三大臣无日不议蜀事。
于是,名将余玠入蜀整顿蜀中防务。随同余玠入蜀的还有孟珙支援的6000京湖兵。余玠是个猛人。一到四川,他就把防守重点就从成都移到了重庆一带。因为南宋已经失去了秦岭这个天险,而大巴山也就那么回事。所以,川西和川中几乎防不住,而只能在川东搞防御,即今天的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为了克制蒙古人的机动性,余玠依托山川形胜,大筑山城。简单说就是不在平原上筑城,而是跑到山上筑城,依托山地搞防御。
同时期,南宋方面还出了一个“筑城青天”李曾伯。这家伙的主要贡献和主要工作就是筑城。从两淮筑到京湖,又从京湖筑到广南。在窝阔台和蒙哥这段时间,李曾伯就一直搞城防建设。最难能可贵的,是把南宋准备放弃的襄阳和樊城给修好了。
所以,公元1257年蒙古人三路总攻的时候,南宋已经严阵以待。
Image
蒙古人的主攻方向四川,已经被南宋搞成了遍地山城;南宋的关键方向京湖,已经有了襄阳和樊城两座坚城。即便是广南一带,南宋也留足了防御力量。那个“筑城青天”李曾伯,直接派去坐镇广南,安安静静地等着蒙古人的战略迂回部队。
所以,这次攻宋之战全是硬碰硬,蒙古人在战略设计上根本占不到便宜。
公元1258年,蒙哥大汗从大散关入蜀、走金牛道,直接干到了四川盆地。之所以走得这么顺,主要是因为前期打下了基础。四川门户汉中,一直在蒙古人手中。而南宋的守将又是各种骚操作,导致大巴山这个天险没能发挥作用。进入四川之后,蒙古人开始攻城拔寨。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山城,或不战而降或死战城灭,接连被蒙古大军拔下。
但是,蒙古人在钓鱼城碰到了硬钉子。
合州钓鱼城的守将主要是京湖系,即孟珙的部下。所以,这伙人死活不投降。蒙哥大汗从公元1259年的二月份一直打到七月份,钓鱼城仍旧没能拿下。而南宋方面竟还开展了救援行动,甚至从扬州方向调派援军。对于四川战场,南宋朝堂相当重视,死活也不能让蒙哥这支主力冲出四川、进攻京湖。
七月初,蒙哥命人在钓鱼城东北修筑高台以瞭望城中情势。而就在蒙哥登上高台瞭望的时候,钓鱼城竟然对着高台发炮。一代天骄、蒙哥大汗,就这么挂了。有说死于南宋炮下、有说死于当时瘟疫,但无论如何,这位蒙古大汉肯定是死在了合州钓鱼城下。
蒙哥一死,蒙古人的内部矛盾立即上升为主要矛盾。什么征南宋、征西亚,就全要叫停。因为诸路手握实权的蒙古权贵都要跑回草原、争夺汗位。
  • 第三次,主攻一路下襄阳

蒙哥征四川的时候,塔察儿的东路军已经提前进攻京湖。但塔察儿太废,这家伙根本打不动。除了四处抢劫,蒙古人一座城也打不下来。
所以,蒙哥只能把免去兵权的二弟忽必烈换了上去,让他主持京湖战场。忽必烈当真比塔察儿更能打,直接杀到鄂州城下。同时,云南的战略迂回部队也杀到了湖南。南北夹击之势已成,南宋自然是危局。
但这时候,四川战事已经结束,南宋的四川军队可以支援鄂州。而南宋的两淮战场根本就没打仗,所以也能支援鄂州。加之鄂州兵将都不是善茬,所以忽必烈也得顿兵坚城之下。
虽然南宋以逸待劳,但蒙古大军太能打。虽然蒙古大军很能打,但坚城之下也无计可施。所以,这时候只能比谁更着急。显然,忽必烈更着急。大家都回草原选大汗,自己还在鄂州城下吃炮弹。时间久了,鄂州未必拿下,大汗肯定丢了。所以,忽必烈首先不打了,头也不回地跑向草原。
再接下来,就是第三次蒙古攻宋之战了,但应该叫灭宋之战。
公元1268年,忽必烈听从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发动了灭宋之战。这一次根本没有兵分几路的事,就一路,直奔襄阳。
襄阳之战一直打了六年之久,最后以守将吕文焕投降而结束。随即,公元1274年,蒙古人以吕文焕为带路党,沿南宋长江防线,一个一个城池搞招降纳叛。而南宋所仰赖的吕氏军事集团几乎全当了叛徒,投降蒙古。到这个时候,南宋也就只能寿终正寝。
Image
至于灭宋之战,当真没有什么可以演义的精彩,蒙古人一来、宋军就投降。唯一例外的就是北宋的两淮战场。两淮将士确实是南宋的中坚力量。这伙人要比四川和京湖的军队更能扛。但蒙元灭宋已成大势。所以,两淮战场只能是一曲悲歌。
梳理完蒙宋之间的三次大战,总结一下蒙古灭宋的自身问题:
首先是主攻方向的问题。
南宋和蒙古之间的边境线太长。所以,蒙古人不设主攻、诸路竞赛的打法根本打不赢。秦岭、淮河,后来主要是淮河,成了宋蒙交战的主战场。而长江却成了南宋运兵运粮的高速公路。加之水军优势,南宋在哪里都能获得关键局部的优势。但四川除外,因为四川太过封闭。
这就是蒙古人的问题。可能是太狂了,蒙古人不想主攻方向的事情;也可能是路径依赖,以前都是诸路并进搞竞赛。但在南宋,你这么打真不行。而第三次不仅有了主攻方向,而且只有一路攻襄阳,而结果就是攻宋变成了灭宋,蒙古大元一统中国。
其次是蒙古人太过轻敌。
窝阔台攻宋之战的时候,蒙古人还在搞第二次西征,一直干到了欧洲;蒙哥攻宋之战的时候,蒙古人还在搞第三次西征,一直干到了地中海。你这个打法,就没把南宋放在眼里。本来打南宋就需要足够多的兵力,而你偏要把那么多力量扔到万里之外,那打不下南宋,就只能怪自己。
而第三次的灭宋之战,忽必烈在打南宋的时候,不仅没有组织西征,而且连高丽都不打了,甚至还跟高丽搞了联姻。这时候,蒙古人就南宋一个敌人。所以,可以凭借举国之力碾压南宋。
Image
第三是蒙古人的继承制度。
蒙古人的大汗,不是生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所谓选出来的,也可以认为是斗争出来的。老大汗死了,大家开始选新大汗。然后,诸多蒙古权贵开始各种站队,胜利的一方当大汗、失败的一方当孙子。而后期,这种斗争直接变成了战争。忽必烈这个大汗就是通过内部战争打出来的。所以,蒙古大汗但凡死了,那就停止一切对外行动,然后一心一意搞内斗。
窝阔台大汗死了,窝阔台攻宋立即叫停,西征也叫停;蒙哥大汗死了,蒙哥攻宋随即叫停,西征也叫停。忽必烈扔下鄂州,立即跑回草原。什么会师鄂州、什么再捣临安,全都不如大汗重要。
这是蒙古方面,那南宋呢?南宋靠什么扛了这么久?
首先是地利。战线从甘肃、陕西一直延伸到淮河入海口,绵延几千里。东线有秦岭大山、西线有淮河水系,哪哪都是难以逾越的天险。这道天然防线,甚至比长城防线还要占尽地利优势。后期主要是淮河、长江水系,因为秦岭被突破了。但四川这个远端塔不重要,根本动摇不了南宋根基。丢了就丢了,而且早晚能拿回来。因为蒙古人守不住。公元1248年,名将余玠甚至还从四川搞了北伐,差一点儿就拿下汉中。
Image
其次是军队。南宋的水军相当厉害,而且一直厉害。公元1129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攻宋,但返回途中竟被韩世忠的八千水军围困在黄天荡四十多天,差点儿搞成全军覆没。公元1161年海陵王攻宋,准备了六百搜战船和七万兵力要从海上出击南宋。而南宋竟然主动出击,三千水军加一百二十艘战船从江阴入海冲到山东青岛,直接烧掉了金军战船。蒙古攻宋的时候,南宋主要依靠水军搞支援。蒙古人围城根本围不死。原因是南宋的水军可以冲破防线,支援被围城池。除了兵种相克,南宋军制已经大大不同于北宋。各地的制置使,几乎就相当于唐朝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只要将帅不出问题,皇帝的骚操作很难影响前线。但是,有利有弊,吕氏军事集团一投降,南宋也就只能歇菜。
第三是经济。战争未必以经济为基础。只有大规模且长期性的战争,才会以经济为基础。而蒙古灭宋就是这种大规模且长期性的战争。所以,试图效仿女真灭辽、女真灭宋那样,一把快剑、独步武林,几乎不可能。而南宋呢?南宋后期,在经济上的确出了问题,想打仗但没钱、想养兵但没粮。但即便如此,南宋仍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王朝。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那些国家,跟南宋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南宋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支撑军事战争。而后期之所以经济不行,除了自己人瞎操作外,主要是战争消耗太大。蒙古人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地搞战争,南宋实在是扛不住了。
最后是战争意志。蒙宋战争以及蒙古灭宋期间,南宋也出现了批量投降的情况。具体说有三次:第一次是窝阔台攻宋之战时,投降的主要是投宋的金朝兵将;第二次是蒙哥攻宋期间,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实力对比太过悬殊;第三次是忽必烈灭宋期间,主要是吕氏军事集团。期间,还有一个刘整。但刘整之所以投降,完全是因为自己人跟自己人搞权力倾轧的结果。刘整发信投降的时候,蒙古人都不敢相信。除了这些投降情况外,南宋几乎没有批量投降的情况。特别是在南宋的两淮防线,即便败局已定,但好多两淮兵将仍然不投降,最后以身殉国。而其原因就是从北宋到南宋,传统儒家思想、理学思想以及政治熏陶已经足够强,淬炼出了坚强的战争意志。这一点,甚至连蒙古的大元都认可。《宋史·忠义传序》: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在晚宋三百二十八名进士中,以身殉国的占21.6%、入元不仕的占53.05%、归降仕元的仅占25.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南宋军民的战争意志之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