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医学博士写的看病神文,读后你将终身受用!

 易 者 2018-12-21

我们经常在感觉不适的时候纠结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择急诊还是门诊?什么时间去医院人少点?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

这位医学博士写的这篇神文,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看病”!非常值得你收藏和分享!

感觉不适该不该看医生?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并不需要治疗,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器官功能受损,比如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耳朵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就应该马上看医生。

2.不能忍受的疼痛,比如腹痛、胸痛、眼痛等,不要去挑战疼痛,应该尽快就诊。

3.反复发作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不要认为是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对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龄,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到医院去看急诊还是门诊?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有:

1.刚刚发生的疾病。

2.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

什么时间去看门诊合适呢?记住:

1.一定要避开星期一上午这个时间段。

2.通常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

3.恶劣的天气。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

看病前要做什么准备?

1.回顾历史: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回想一下你对什么药物过敏?以前出现过那种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什么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有哪些?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2.物品准备:带好身份证、社保卡、以及必要的现金,还有你的门诊病历、医院的就诊卡、以及在其他医院做过的检查结果。

3.找伴陪同:如果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或者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检查,最好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看病。

4.选择医院: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

5.预约挂号:可通过预约挂号平台,提前预约,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

看病也要有个好心情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迟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去医院看病,并不能一定能够治好。实际上,给您看病的医生,最后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不要埋怨医生给你的时间太短

当您选择了去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尽可能多看些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

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就只有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好不容易熬夜到凌晨挂上号,裹着羽绒衣跑来医院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看病时怎样与医生交流?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会很心服口服的。

陈述病情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

向医生陈述病情时,要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尽可能不要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等。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等。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

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不要指望医生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一样。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也需要向低年资医生强调的一点是,那种显示出痛苦,大声叫嚷的病人,说明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另一类苍白的悄无声息的病人,也许可能更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您在急诊看到医生不顾您大声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个悄无声息的病人时,请不要去阻挡指责医生。

医生的态度与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您在来医院看病的路上堵车,到了医院找不到停车位,坐在诊室门外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诊室外等候的时候,他也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很多时候医生的态度是由科室工作性质决定的,越是紧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医生的态度越是“冷漠”甚至“恶劣”,在急诊室、抢救室不可能有医生和颜悦色地跟家属说话,而且常常是会厉声命令家属去做什么。我认为医生看病时不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事实上很多医生不敢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就是因为感情因素可能会影响判断。

所以,希望您能明白,医生的态度与医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值强加给医生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治愈,也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来源:三甲传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