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画家都喜画梅、兰、竹、菊?

 岁月静好jgrxi 2018-12-21

千百年以来,梅兰竹菊国画“四君子”深为世人所钟爱。其清雅淡泊的品质是中国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梅,探波傲雪,是为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四君子备受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所推崇赏识。他们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

一直以来“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郑晓京老师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梅》

【寒崖野涧中,香气透穹窿。 百战身如铁,由他雪与风。】

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古人的智慧创作的“梅花篆字”把梅花赞颂的更胜一筹。

画家郑晓京斗方梅花图《红梅雀》

梅花的历史有四千年之久,几千年来上至显达人士下至布衣平民,无一不对梅花深爱有加。梅花是花中寿星,在中国很多地区存在有千年古梅。民间有梅具“四德”、“五福”的说法,梅花的五个花瓣代表着吉祥为福、禄、寿、禧、财,五个吉祥神;梅花还常被人们看作是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画家郑晓京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兰》

【借墨把兰栽,香风笔底来。 幽怀人不识,归向野山开。】

宋人郑思肖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画家郑晓京作品《盆中兰》

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文人墨客们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画家郑晓京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竹》

【风摇去朽枯,雨打添青翠。何以劲还直?饱尝霜雪味。】

中国古今的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甚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

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都植有竹子,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竹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画家郑晓京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菊》

【甘伴野篱栽,香寒蝶不来。柔枝霜里弱,偏向冷秋开。】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这也许就是被称为傲骨的由来。

画家郑晓京作品《秋韵》

为什么画家都喜画梅、兰、竹、菊?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画家郑晓京作品《雪中梅雀》

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强暴;

兰花独处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征君子操守清雅,遗世独立;

竹子虚怀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靓丽,象征君子谦逊虚中,高风亮节;

菊花在深秋绽放,顶风傲霜,潇洒飘逸,象征君子隐逸世外,不陷污浊。

这些题材不仅在画家笔下常常见到,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的常用之笔。艺术家们喜欢这些花草,其实是表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景仰和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