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施纪行

 zqbxi 2018-12-21

恩施纪行
《夷水丽川》剧照
1

    端午节三天,本该在汉人聚居的地方插艾蒿,喝雄黄酒,吃粽子,再附庸风雅地怀想一下屈原,但却没有这样,而是随小组的几个人一起到了恩施。

    对恩施的印象,从几十年的时光中零零碎碎地得到,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来自30年前。才十多岁的小孩子,听身边一位姐姐说她有一位姨妈在恩施,且姨父是那儿的一位大领导。当时我住在保康大山,全没见过世面,谁家有当领导、在外地的亲戚,全都记得倍儿清;第二次是到神农架旅游,返程时途经长阳,被那浩浩荡荡的清江及长阳县城精致的风光所迷惑,继而扩大到整个恩施;第三次是读到YF的文章后,一个个苦难的小人物从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里站了起来,应该是奇异的山水给了他们的别样的风骨,让我对恩施这片山水更多了神往。

    22日早上8时,从襄阳站上车,前往恩施。列车风驰电掣,两个多小时到宜昌,宜万铁路即在脚下。

 

2

    宜万铁路是替代小飞机成为连通恩施和外地的重要交通干线。前几年,曾经听邓哥无数次提及“宜万铁路”。这条从宜昌市出发,到重庆市万州区结束,全线桥梁、隧道总长度约278公里的铁路线,要途经湖北宜昌、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10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钻过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由于所经之地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所以宜万线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创下诸多铁路史上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邓哥作为铁路局掌管电力供求的人,常年奔波在这条线上,为宜万线的修建提供电力支撑。所以,车从宜昌开始,我就开始关注着窗外的风景。果然,崇山峻岭中,一条钢轨逶迤向前。钢轨之下,高架桥不绝眼前。不时要钻过一个个山洞,但科技的发展、电力的充沛已经使火车进洞时不再是黑咕隆咚,只是车内温度凉热的转换依然存在。在高架桥与隧道不间断的变换中,中午一点多,恩施到了。

 

3

    街上风景果然和想象中的不差多远——山区城镇,规模不是很大;天空很蓝,近视眼的我一下子觉得视力好了,可以望去很远;空气没有污染,你可以在呼吸中感觉到那种清爽和洁净;地势所限,房屋建筑不是撒得很开,但自有一种紧凑、精致之美。有时高高低低的建筑间,转角处突然出现的一株芭蕉、一丛散竹,常给人惊喜。

    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但由于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同质化,我们在这里,起码是表面上,已经感受不到土家、苗族文化。于是地方政府便兴建了一座“土司城”,以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占地面积300余亩。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祠、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同时有土家歌舞表演。身材小巧的土家儿女表演着经典民歌《六口茶》,对于外来游览的汉族人来说,也算有了一个了解土家文化的所在。

 

4

    6月23日,浏览大峡谷。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

    峡谷全长108公里,我们行走的是其中的一段,只有8.7公里。一路行走,除了确实不同凡响、独具韵味的喀斯特地貌外,让我感叹的还有栈道。

    纯石板的栈道有5公里长,全都从绝壁中“长”出来。栈道下面,是百十丈高的悬崖,刀削一般。在这么高的悬崖上修筑这样的栈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样凿洞?怎么样插进横断?怎么样把一块块石板运上山,再平铺好?这种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劳动者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你可以想象无数个抬着石板“嗨唷嗨唷”往前艰难迈步的劳动者,也可以想象缓缓转动摇臂的吊车,但我想到的却是半山腰“轰隆”一声炮响后,随着山石一道飞舞的身躯。

    会有吗?虽然今天的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这么大的工程,应该不完全排除。

    在陈应松的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中,地主子弟王皋被修公路的“哑炮”炸死。而小说的男主人公信守承诺,克服重重险阻将王皋的尸首背回山寨,沿途历经艰辛,与湘西的赶尸有得一比。赶尸并不仅限于湖南西部,据说恩施也曾是赶尸盛行的范围。如若真有献身于旅游开发建设的英雄,我不知道肉身纷飞的这颗灵魂是怎么独自地回家。

    蜿蜒的栈道边,除了蜂拥而来的游客外,还有做着小生意的当地人。他们多是土家人,有大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出售的商品有拐杖、腊肉、观赏石、瓜果和自己绣的美丽荷包。小孩子的声音怯怯的,他们多是在母亲的启发下开口向游客兜售。我几欲购买几样做个纪念,可由于包被好心的同伴背着走得太远而不能。罗山不断地对着小孩子拍照,我们有一样的认识:虽然深处武陵深山,但原生态的,恐怕也只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5

    6月24日,游腾龙洞。

    YF在文章里说,腾龙洞是清江的古河道,现在在岩壁上还能略见水痕。这个洞在1980年代才被命名为腾龙洞,成了享誉世界的自然奇观。

    从可以盘旋直升飞机的巨大洞口往里走,慢慢就“暗无天日”了。没有天,没有日光,但洞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种幻景——头上高高拱起的、淡黄色的洞顶,如同夜晚的天空,或者说,如冥界。这样的天空或冥界自然没有星星,但洞顶深浅不一的颜色,却“构成”了一道道、一团团云。我们的脚下,是一堆堆自然滚落的石头,方的、圆的,大的、小的,这些静卧着的石头,全部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它们中,有溪流出没,这是冒出地表来向人们问好的暗河的一部分。地面并不平,我和李姐、进敏挽着手,依然高一脚低一脚。

    旁边有人提问:“高处的石头会不会突然滚下来?”

   “自然不会。”有人应声。

   “咋不会?”又有人高声反驳,“虽然洞子形成于1亿多年前,但石头,却不知啥时滚下来,随时随地都有可能。”

    再没人吭声。大家加快了脚步,心里都有些发虚。我们就在这样的夜空下,绕过暗河前行,赶着去看一场“激光秀”。

    “激光秀”乏善可陈,完全是一场光、声、电技术的展示。倒是后来干洞里的《夷水丽川》表演,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全国各地的风景点似乎都在上演着类似《夷水丽川》的这种表演,但腾龙洞里的这场,因为有着浓郁的土家风味,再巧妙结合岩洞的景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特别是当《龙船调》的歌声唱响山洞时,全场几乎沸腾了。可以断定,在场的游客,和我一样,受了《龙船调》的诱惑前来恩施的不在少数。

 

6

    恩施行,三天,耗资八千。费用支部一半,林茂盛先生资助一半,再次感谢。八人同行,留下许多开心的瞬间和精典的话,略记如下:

    进敏和老公朱教授双双有恐高症,晕栈道。廖俊吓唬他们,两口子脸煞白,贴着岩石走。

    罗山说:“只有孩子们的眼神是原生态的”。

    在土司城土司老爷的寝宫外,邓凯和罗山对着寝宫一通高叫:“廖哥——,廖哥——,该起床了——”

    王德善用随州话调侃我们打一元的小麻将:“打这大的牌——”

    艾子笑朱教授“挑战”王德善:“老鼠找猫当小姐——找死!”

                          恩施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