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

 缘来是你9520 2018-12-21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莫畏难” ,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畏难情绪。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过有特殊的句子,比如“先帝称之曰能”

“我言秋日胜春朝”

“吾既已言之王矣”

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同样注意特殊句子:岱宗夫如何?

判断“其”字,作为代词的情况:以彰其咎、自后断其股、公问其故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等后面可断句;

例句:环滁皆山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必为有窃疾矣。

其真无马耶?

贤者能勿丧耳。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贤哉,回也。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注意这几个句子:

余闻之也久。(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乎情,止乎礼。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纵”“是故”“于是”“向使”“如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于是鸱得腐鼠。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未几,夫齁声起。

既而儿醒,大啼。

俄而雪骤。

已而夕阳在山。

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亦……乎”(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故患有所不避)“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因以为号焉、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何所”“孰若”“至于”(至于夏水襄陵)“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于是入朝见威王)“然则”(然则何时而乐耶?)等。

6.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补充:(1)称呼:我、自、吾、余、尔、子、君、公、先生、足下、卿、寡人、臣、妾、朕等

(2)人名、官名、谥号、地名、时间

(3)人名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出现只提名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排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反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吾熟与城北徐公美”

顶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9.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