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东,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茧绸织染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历任山东省潍坊市丝绸公司生产科长、山东省潍坊丝绸进出口公司潍坊支公司经理、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等职。主要从事古代与现代丝绸风格、结构及工艺技术研究。
茧绸是由柞蚕丝织成的绸,也称“土绸”或“府绸”。桑蚕文化在江南,柞蚕文化在山东。二十世纪,发源于山东的柞蚕丝绸产业一度成为世界性产业,鼎盛时期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90%以上的份额。
茧绸织染技艺创造于山东地区,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充分体现了齐鲁民众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艺术水平。9月30日,《丝绸》杂志社走进潍坊,探访全国仅存的山东绸(柞茧绸)生产厂家——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
公司厂区“隐居”在一片农舍中,单层民房,四合院的构造。我们赶到的时候,工人还未上班,厂区十分安静。总经理孙海东带领我们参观了纺织车间,一进门,看到整齐的手工木机,五颜六色的线圈,仿佛穿越回了“从前车马慢”的时代。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手工棉纺织机就与大工业机器有过一番较量。潍坊南部山区和北部滩涂地带,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部分保留着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
1997年起,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培养技术骨干,组织了三处生产加工基地,设立了十几处加工点,发展木机100余台,生产员工500多人,形成了軖丝、织造、练染系统的生产一条龙,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派出业务人员分片包干进行巡回业务、技术指导,为柞茧绸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柞茧绸批量生产能力的形成,使这项古老的柞茧绸技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了持续发展。
茧绸以其独特的质地、身骨、手感、光泽和产品风格,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金奖,入选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项目”。在政府非遗部门的支持下,项目保护单位正努力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复兴,并通过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焕发传统技艺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新的辉煌。
随着政府对传统工艺和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发展,特别是茧绸染织技艺进入了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后,在生产研究和创新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柞林青叶壮魂魄,山茧素绸平世穷”,此乃柞蚕放养、柞茧绸染织内容和功用的形象写照。柞茧绸产业传递着潍坊人民的技艺和智慧,在这方丝绸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孙海东带着海孚丝绸,坚持手工木机织造,传承古法草木染料染色,将一片丹心献给“小而美”的茧绸传承。
来源:《丝绸》杂志 | 记者:章胭胭 责编:李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