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韶老南京冬至习俗

 骏马nanjing 2018-12-22
         又是一年冬至(今年12月22日)到。冬至,民间俗称“冬节”、“大冬”、“小年”等,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6年,冬至即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二十四节气一类,全国各地都有过冬至的习俗,且其中很多习俗都较相同。但老南京有“冬至大似年”之谚,故老南京历史上有许多过冬至的特有习俗。
  冬至祭祀祖先
   历史上冬至这天,奠都南京的朝廷都要举行大典祭祀天地、祖先,民间另有这样一种讲法,因为冬至这天是全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所以阳气比较弱,此时宜祭祖。因此,冬至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祭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将纸钱和纸元宝事先用大红纸袋一包包装好,上面还写有各位祖先之名,然后投火焚烧,谓之“烧包”。过去冬至祭祖,和春节祭祖一样隆重,最特殊的是,在祭祀桌上还要供奉一盘鲢鱼,意思是告慰祖先咱们家门烟火连(鲢)年不断。祭祀祖先之后,还要把祭桌面向大门口朝外拜祭天地,这就是老南京人所称的“接冬”仪式。
  冬至相互贺节
  在老南京人看来,冬至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且非常重视。民间亦称“冬节”、“大冬”、“贺冬节”、“过小年”。旧时,冬至这天,学堂(学校)放假、商业歇市、渔家停网、织工停织,家家准备应时食品,相互拜访,馈赠礼品,道吉语、贺佳节,故老南京有“冬至大似年”、“肥冬瘦年”之谚。历史上的南京朝廷,文臣武将还要互相进表、朝贺,百官之间也要彼此拜贺,馈赠礼物。这天,民间百姓亲友间也要相互贺节、互赠食物等。
  豆腐炖大葱的传说
  “今天过大冬,豆腐炖大葱”。即是老南京冬至的食俗之一,在冬至这天,家家都作兴吃豆腐烧大葱。
  相传,该食俗还有段来历呢。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命其军政大臣刘基(刘伯温)负责建造皇城。当时一些贪官污吏便利用工程营造之机,大肆侵贪工程银两。后被刘基察觉到,于是贪官们欲收买拉拢刘基。因刘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反而遭到众贪官的联名诬告,说他贪污银两。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即命刘基将账本呈上备查。第二天,刘基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提只瓦罐上殿见朱皇上。朱元璋未及看账本,先好奇地揭开刘的瓦罐,只见满罐的豆腐炖大葱。朱元璋一时纳闷,再抬头看刘基,只见他神色庄重,一身正气。这时朱元璋明白了,才知自己错怪了忠良。朱元璋便自我解嘲道:“豆腐炖大葱,原来一清二白也”。随后,朱皇上将联名诬告者一一问罪法办。说来也巧,这天恰好是冬至。
  此事传到民间后,从此每逢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作兴吃豆腐炖大葱了。“豆腐”,寓意多福,又喻为豆腐、大葱保平安,暖暖和和过大冬。后相沿至今。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也要冒着严寒,半夜爬起来排队去买豆腐,为的是冬至这天能吃上一顿豆腐炖大葱。
  “冬至亚岁宴”名目甚多
  冬至是日,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做客,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其中的“冬至亚岁宴”名目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吃冬至肉:冬至日,老南京郊县人家祭祀先祖后,同姓宗族祠堂即按人丁分发“胙肉”(祭祀时供奉的肉)。肉有生熟两种,分时有许多规矩。如区别学历高低,清代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级;民国有高小(小学高年级)、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另还优先照顾老人,凡在50~90岁各年龄段的老人,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富家捐款购置,族长主理其事,在当时被视为一份厚礼。
  包冬至团:老南京为冬至所备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团的,谓之“冬至团”。它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菜、糖、果、豇豆、赤豆沙、萝卜丝等蒸煮而成。主要作为供品,也可赠送亲邻或待客,是“冬至亚岁宴”上的必备食品之一,以取全家团圆之意。故有诗云:“家家捣米做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包饺子: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不少老南京至今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相传是“医圣”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南京人冬至开始吃的“冬饺”和其他季节吃的就是不一样,总结起来突出在“姜”、“辣”、“杂”、“勤”四个字上头。“姜”就是这时候的饺子馅里特地加了不少生姜。“辣”就是这时候吃饺子除了醋碟子外,还多了个倒了一半胡椒(辣椒)酱的碗儿。“杂”是指南京人这时候的饺子馅里除了通常的肉、青菜或黄芽菜(白菜)外,还多了黑木耳、豆腐、萝卜、金针菜等南京人的冬季食补材料,真是叫“五颜六色,好吃最佳”。“勤”指的是南京人进了冬至后,饺子就包得频繁了。
  煨鸡汤:老南京过冬至,老母鸡煨汤是必吃的。冬至后即开始进入“数九”天,天气寒冷,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滋补一年。所以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干活。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冬至新鞋新袜送长辈
  另外,老南京冬至还有“贺冬”、“拜冬”的习俗。此时百姓人家,有的给家人更换新衣,有的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此时忙着飞针走线,做新鞋、织新袜,以此赠送娘家和公婆,表示尊敬长辈。意喻长辈穿着晚辈新做的鞋袜,可以健康长寿。民间称此为“送冬”、“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
  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节”到来,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娘家人,都要送冬令用品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小两口日子过得美满红火。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冬至上述一些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如礼尚往来、饮食习俗等方面也没那么繁琐了,留下的恐怕只是吃豆腐炖大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